李白外貌: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翰林集序》
*
关于李白诗稿丢失:
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草堂集序》
第25章增益效果
李白:你要和我学写诗?确定是诗,没有误以为那是剑谱?
林稚水毫不犹豫:我确定!
枝昏叶暗间,看不清李白神色,说说,你想学它的缘由?
这是学之前还需要先做一遍自我剖析?林稚水眨了眨眼睛:理由?需要吗?任何人林稚水下意识代入了自己上辈子,任何人见到你,都会想沾一沾你的才气,哪怕只得半斗。我既然有此机缘,自然想厚颜无耻请太白先生教我。
然而,李白并没有高兴。
他惆怅地喝了一口酒。
小年轻们啊,就是嘴上说着好听。说着是喜欢他的诗,实际上,就是想投其所好讨好他,哪怕给他出诗集,用的名头也是《青莲剑仙的诗集》。
一想起来那个荒唐的诗集,特意收集来他送给友人的诗,然后大打青莲剑仙的名头,根本不是真心欣赏他的诗才去做的,李白就脸一黑。
李白幽幽地:你知道为何外面没有我的诗吗?
林稚水摇头。
李白把诗集的事说出来,哼一声:也幸好我提前知道消息拦了下来,不然,那些人冲着青莲剑仙去阅读,对我的诗只会不带脑子地吹捧。
林稚水仰头,先生,我是真心喜欢你的诗的,不是因为你是青莲剑仙。
李白一抛酒壶,壶耳高挂树枝,瓷身摇摇晃晃,倒映月光闪烁。谪仙从树上轻飘飘落下,袖袍飞扬,林稚水。他慢悠悠地说,要给我出诗集的人也是那么说的,然后,我问了他们其中一首我赠给孟襄阳的诗,表达了什么,一群酒囊饭袋,吞吞吐吐,呵。
太想讨好他了,拿到诗后,没看就直接拿去印刷,才被他问住。
倘若有谁假冒我名号,写出平庸烂俗之作,寻常人分辨不出来,恐怕也会因着崇敬我,刻意去拜读,去拔高,那岂不是我在名不配位。倒不如不将我的诗文传出去。
林稚水心里转了一遍。
孟襄阳孟啊,对!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赠给他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眉梢微扬。对。似乎是想起林稚水的真情告白,意味不明地:你既然听过,那也说说这首诗
穿过来前,还是苦逼高三狗的少年条件反射地:这首送别诗采用了手法,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袒露的心迹,抒发的思想感情,起到的作用。
脑子里还顺便回忆老师的谆谆教诲:六分诗词赏析,必须分一、二、三点来回答,一点两分。
李白听得一愣一愣的,捋着胡子回想:自己当时真的有这么多想法吗?
少年说完后,仿佛激活了什么开关,眼睛亮晶晶地凝望诗仙:我有些问题,想要问您!
李白没太反应得过来:什么问题?
先生,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是以金市银鞍这样的地豪与物奢,烘托出少年游侠的意气风发,风流潇洒吗?
李白:?
先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是用典《水经注》那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是
那,后面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同一处用典,为《水经注》最后那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还没来得及回复,少年已如炮弹连珠:《将进酒》磅礴大气,它是写于您第一次游皇城时的意气焕发,还是政途受阻后,哀而不伤的恣肆行乐?我个人认为是后者,《将进酒》字字欲飞,纵横睥睨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似乐实悲,到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似悲实乐,全篇鬼斧神工,悲乐翕张,是轻狂,而非病狂失心,似愤慨,又有豪迈
李白:
他心情有些复杂。
先不管说得对不对反正都没他这个原作者想的对,但是,少年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去分析时,眸中含光的兴奋与盼他解答的期待,无一不在表明对方的真心。
老天待他不薄。哪怕初时唤醒他的后辈并非如他所想,是一个不拘小节,会拿前人诗文开玩笑,又小小年纪敢杀妖的游侠儿,可后来的小少年却极其对他胃口,尤其是,还喜欢他写的诗。
这才是他想要的传人。
李白望着林稚水的目光,诡异地多了几分慈爱,好,我教你写诗。
正亢奋提问的林稚水:啊?
既然做下决定,李白一言一行只全按着对入室弟子的标准去做。
诗文相通,李白写诗有一股一气呵成的灵气,林稚水跟着他学习,文笔提升的同时,文字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阮小七舒服地畅吟,双臂舒展,一呼一吸吞吐灵气,身上受的伤在极速恢复。
郭靖打了一套拳,本是风声拳声假做的龙吟声,居然真的出现金龙啸天之意。
包公更加耳聪目明,看蚂蚁窝也能从蛛丝马迹里推断出它们是要去墙角还是要上树。
吴用深感头脑转动得更加灵活,倘若再经历一遍水浒传,他觉得自己能直接暗中操作,把宋江坑到稀里糊涂登基,也省得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
*
李白越教越觉得这个弟子让他满意,灵性十足,教起来不费力,性子也像他,相处起来极其合拍。
最让他满意的一点是,林稚水看过他的诗!几乎是信手拈来,他说出上句,林稚水就能接下一句,活像全文背诵后还抄写带默写,刻在骨子里似的。
教着教着,他们就熟了,李白也就和他说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妙事。
我也曾被妖王追杀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那时候我已在思考,要不要拔剑自刎,留个体面。
林稚水紧张地抓着自己的手,这么凶险吗?我怎么记得,大家都津津乐道您运气好,比如这次妖王追杀,正遇上地崩山摧,将妖王掩埋。
说到地崩山摧时,林稚水觉得这个形容有点耳熟,可越是去想,越是抓不到那根尾巴。烦躁得慌。
李白点头:是啊,地崩山摧。他道:若说运气好,也得确能那么说,所以,死的才是那妖王,不是我。
林稚水忍不住又八卦了一下,关于这边的李白的些许传说:大家都传师父您确实是神仙下凡,天定之子,那时候海上追寇,海寇仗着弄潮手段了得,几番戏弄于您后正要驱船远去,竟有海波推船,转瞬间,您就追上了海寇,将其头颅斩下。
李白:天定之子实属夸张,只不过是灵感来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