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事在内阁那里过不去,折子那么多,陛下你不能视而不见啊,这事往轻了说就是陛下仁厚,往重了说,就是黑白不辨惩奖不明,是昏庸啊!
于是再三上折子,逼着皇上罚处犯了法的人。
没奈何,皇上不得不罢了几个人的官,然后,事情才开始有了平息之意。
这事坏就坏在,内阁三位辅宰,偏有两位是江南人,去年被按察使捉了辫子,他俩怕被拾遗,遂各自上陈了自辨书,当时陛下就轻拿轻放过去了,让他们各自躬省。然后今年在丈量田产的问题上,两人坚绝不同意,且态度异常坚硬,还逼着皇上下令惩处异己,可给皇上气的够呛。
被人抢了活儿的御史们一看,呵,这两人要是没猫腻就怪了,正愁没事搞呢,这就送上门来了?然后上折弹劾了两位首辅,并列出了数项大罪,请督察院对这两位首辅进行彻查,尤其是祖地老家的事。
这中间,又夹进去厂卫的煽风点火,陛下正被两个首辅顶的火起,被人煽了几回,然后脑门子一热,就下令:由督察院各指挥史为主,各地布政司史及督军衙门为辅,并派巡察使,及六部相关的官员同随,先对两淮湖广的土地进行重新丈量。若有人渎职犯法,准督察院指挥使先斩后奏。先将杨蒋两位首辅收押,交由三司彻查。
这令一下,朝堂大震,有些官员差点儿以死为谏逼着皇上收回成命。皇上这个人,有时优柔寡断,有时又刚愎不听劝,但在这事上,态度却绝无仅有的坚定。
圣命既下,概无回改的余地。
皇上也缺钱,养后宫诸人要用钱,养锦衣卫和两厂也要钱,养动物也要用钱,在西山建行院还是要用钱,然户部予他的支用远远不够他用。听说江淮多豪富,官员富比皇家,他最信任的太监与指挥使都有意去行这一趟,朝臣又极力阻挠,思量起国事与家事,又想到自己被朝臣们逼迫时的恼火,几相交杂起来一思量,心道果然这就是个最圣明的决定。
从出现争议到两方扯皮,花去了两个多月,皇上犹豫不决致使又拖了一阵子,等他终于下定决心要下旨令时,京里已入了冬。
皇上还未从自喜中缓过来,又一桩事向他压了过来。
京里从春时旱到秋后,入了冬又是连连大雪,大雪将京效的平民屋压踏了一片,以致冻死了许多人,还有蓟辽之地,也发了雪灾,压死冻死之人,不计其数。
两位首辅在押中,这许多事得有人接手处理吧,权宜之时,皇上将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先提进内阁,着手处理雪灾事宜。
徐家的屋顶上也压了厚厚一层雪,得亏这房子都整修过,没危险。徐大船被玲珑打发去城郊雇些受灾的人回来,让他们帮忙将这一条巷里所有人家的屋顶上的雪都铲了,然后清理出去。
工钱就由徐家来出,各家看着给他们一些吃食就好,若有不穿的旧衣裳,也舍几件出来,给他们带回去。
听说城外已顶起了粥棚,各府施的衣裳钱粮也源源不断的往灾营里运,天寒地冻的,没地方住可不行,各地民防营与守城营的官兵们帮着灾民清理屋顶的积雪,再用木头勉强搭起一些帐子,盖上些杂草就能对付着住。
熬住的就熬着,熬不住也没办法,这样的天,要冻死人是很容易的。
京里也进了不少灾民,穿着破旧棉衣,冻的脸色青紫,佝偻着身子,瑟瑟发抖,聚挤在各家大门口,只求那家人能收留他们住一宿,或喝一碗热汤,或能留下他们做奴仆,都是为着奔一口活命。
徐家住的巷里也挤来了百多人,男女老少都有,就在各家门口避风的地方挤着,让巷里进进出去的人看着实在不忍,却不敢开口收留。
灾民若起了坏心,那一家子性命可是要全搭上的。
于是各家都来徐府讨个主意,这些人要不要救,又要如何救。
徐知安也在忙着处理灾后事宜,众人就找江管家,可这样的事,江管家也不敢擅自替主家拿主意,就来请玲珑的主意。
玲珑往外面看了看,回来与江管家说:你先将这些人录了名籍,整理好各自的关系,制成册子。各家里还是能腾出一两间屋子的,由各家先选择要留住哪些人,剩下的就在咱们家前院里腾两间屋子住下,让大船把春灶上的大锅搬过去,再买些糙米回来,让他们自己想法子煮饭吃。别人家也一样,让大家只供些糙米和锅子,有个容身的地方,剩下的,得他们自己想法子活下去,不能好饭好食的养着。你与他们说,大家伙想法子救他们的命都不容易,不许他们起了坏心思,要是有人敢起坏心思,就将他一家子都赶出去。
江管事应过声就出去了,屋里的画角有些不懂,姑娘向来是个宽厚人,怎么做这件善事却这样苛薄?
第70章过年圆房
别家挑过后,剩了十七人,江管家尽数留家里,果然只提供了两间躲避风雪寒冷的屋子,米也是十几文钱一升的糙米,有锅没有灶,灶要他们自己砌,有水没有火,柴要他们自己去砍灾民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有两个年老的长者,对江管家磕过头,让孩子们回屋里暖着,又打发剩下的人,出城去找能砌灶的石头和能烧火的柴草,砌了灶,有了火,他们就能活下去。
徐家巷子这里,因为处置的妥当及时,住户和来此避难的灾民都相安无事,听说别的只住些普通居民的巷子,灾民闹出了事故,惹的外城许多居民区的人,见了灾民就赶打出去,不许他们在城里滞留,因此又冻死了不少人。
如此情形之下,借居于巷里的灾民们愈发老实,不敢闹一点儿妖,对于他们自己去捡柴这种事,也没了怨言,每日老老实实去城外捡柴,回来煮一锅能饱腹的糙米饭,安安稳稳的等着天气回暖,他们回自己家的那日。
家里住着灾民,徐知安不放心家里,又将平湖也留家里,让徐大船聚了巷里十几口人,每日夜里巡逻几回,使进城逃命的流民们不敢在这里祸祸,顺便也震慑一下借住各家的灾民,让他们不敢生出贼心来。
平湖就严守在二门处,不许灾民入内院,用水时,也是由他提到二门口,再许他们过来提。前院的地窖里的东西全搬出来了,留下足够吃到开春的米粮和菜后,剩下的全送去了城外的粥棚,所以,整个地窖就那么坦荡荡的开着。
今年的柴火贵,木炭也贵,为了安全省事,贺嫂子也搬去和画角黄绢一个屋住,白天空闲的时候,大家就挤在堂屋,坐火炉边上说话取暖做针线。
徐知安不回来的时候,饭也就在炉子上煮了,烙几张面饼,煮一锅米粥,再炒一锅菜,几个人的饭,怎么简单怎么来。
冬至那天买了一整只羊,就牵回来在前院宰杀收拾了,灾民们接了羊血,玲珑也将头蹄下水都留给了他们,皮子也送了他们。
这些人也是能耐,煮了一锅的杂碎,只吃了一小部分,留下的就存在一只大粗瓷盆里冻在外面,每日煮米粥的时候就砍一些和进去,那一副羊下水,估计能让他们熬到年关。皮子上的毛都揪下来,用草木灰洗了两遍,晾干后,都给小孩子们续进衣裳里,虽然味道还有些重,保暖都是没影响的。
普通庄户人家,只要给他们些助力,他们总是有法子把日子过下去的。
贺嫂子也学人家,把一整只羊都剁成小块煮了,然后存进瓷缸里放院里,每日煮汤时,用菜刀砍出几块来,兑了水煮开再放些菜干或是萝卜,方便的很。
唯一麻烦的是,太费菜刀,为砍那些冻的硬实的羊肉汤,菜刀上已蹦了两个口子。
徐知安每天回来,脚都是木的,要在温水里泡好一阵子也有知觉,缓过来也不好受,又痛又痒,脚跟也冻了,肿的明光光的。
他穿的其实挺厚实,鞋子都用千层底包鹿皮,里面絮了厚厚一层灰兔毛,若在平常,这靴子管保暖了,只是今年事多,他大半时间都被人借调出去帮忙,一整天在外面待着,这才冻成这样。
玲珑又买了一张狼皮,学前院的办法,用狼毛薅了缝了两副厚袜子,让他轮换着穿,剩下的给絮进棉裤腿里。
她自己也冷,斗篷穿着不利索,就用家里剩的兔皮又絮些棉花缝了件小袄,外面还穿了一件外裳,这一穿,暖是暖了,只整个人看着,圆滚滚一个,臃肿的很,赵婶子来串门时,还当她是有了身孕。
赵婶子的儿媳怀了身孕,偏不巧遇着这么个情况,家里捉襟的很,本就不宽裕,前院也借住了几个灾民,日子过的越发紧巴。赵大郎媳妇害口,家里没个能解馋的吃食,就想吃一口玲珑家的酸辣酱,她自己脸嫩张不开这个嘴,就央求着婆婆来徐家要一碗。
玲珑让贺嫂子给舀了两碗腌西红柿酱汤,一碗腌辣子,一碗泡酸萝卜,半斤多的果脯肉干儿,又让敲了一块儿冻羊肉汤给赵家老太太带回去。
赵婶子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家里的婆婆和儿媳,实在没法子推却,只得厚着脸皮收下了。还碗的时候,装了一块黄米软糕。贺嫂子把糕切成小片,用油煎了煎,蘸上甜柿子酱,几人坐炉子旁当即就当零嘴儿吃了。
别管外面情势如何,院里的日子还得正常过。
好歹熬到年关跟前儿了,灾民们陆续回家去了,不管怎样,今年这一劫算是过了,回家拾掇拾掇房子,只要不再下雪,把屋顶搭起来,压上些野草荆条就冻不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