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之漂亮女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舟舟沐免费阅读-笔趣阁(98)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四合院男人,是胡同人对白映元的称呼。

那家四合院常年上着锁,从门口路过的,总会忍不住透过门缝往里张望,好大一个院子啊,羡慕的、拈酸的、说什么的都有。

白映元不常回来,这些闲话也伤不到他。

有人去了房管所投诉,说凭什么我们挤在大杂院,十几口人用一个搭建出来的厨房,那一家能独占一座四合院。

房管所的人好心相劝,说人家是祖产,有房产证明的,别说是一处院子,就是有三五套,也和别人没有关系。

金秋芳提醒田馨:胡同里没有私隐事,那家人是你舅舅,大家都知道,正常的羡慕,那些歪心思的,没准怎么讲说,你有点心理准备,别搭理。

田馨嗯了一声,人得藏点拙,故意冒尖的事她不干。

四合院虽然转到了田馨名下,田馨嘱咐苏蔚冬和白映元,这事谁也别提,先瞒着。

光是认亲就让别人红了眼,羡慕田馨攀上了好亲戚,要是知道她继承一座四合院,更得说闲话了。

住房条件紧张,也不是田馨闹的,这和她没关系。

田馨和苏蔚冬在这租房,目的就是等舅舅。

现在认了亲,租房的目的达到了,在这住着一堆闹腾事,听金秋芳一提,她更想搬了。

当时苏蔚冬交了一年的房租,就是九十块钱。

按月算,七块五还不觉得贵,一年的租金拢到一起,田馨心疼够呛。

九十块钱,是四件面包服的利润。

钱都交了,这房也不能闲置着,田馨没脸找金秋芳退房,当时白纸黑字签的合同,定下的就是一年,手印盖了,钱也给了,现在反悔不厚道,除非是能转租出去

田馨叹口气,好几十块钱呢,也不能打水漂。

秋芳姐,我舅舅借给我们一处房子,就在我学校附近,上课更方便,我和我爱人打算搬过去住,真是不好意思,我想问问,要是这房能转给别人,剩下的房租能退吗?

田馨又补充一句:要是转不出去,咱们还是按一年的合同走。

关于房产的事,除了家里人,任何人也不能透露,都知道白映元条件好,找到了亲外甥女,借一处房子给小两口住也是人之常情,没人会怀疑。

金秋芳一愣,随机痛快道:成,要是能转出去,我退你钱。

随后,金秋芳又说:你也知道,这家院子,不是我家的房,是亲戚的,我们就是给看房子,老爷子立了遗嘱,说是房子留给亲外甥,老爷子的小妹妹远嫁去了外地,多少年没有音讯,这外甥,连个影都没见到,没办法,我们就先给守着,顺便也有宽敞地方住,不怕你笑话,我们家的房子小,在宣武那边,就是一间小破间,真是住够了,老爷子临终前,让我们搬了过来,说他外甥没来找,我们就住着,你交的房租,我都得攒着,到时候一起给人家。

这么看,金秋芳倒是个实诚人,多年来不见传说中的外甥,有遗嘱又如何,换成别人也得生出其他心思,这房子占着占着,就不想归还了,更别提还留着房租。

金秋芳又说:我们家跟老爷子是远亲,论辈分,是我姑表叔祖父,关系远了,但答应人家了,也能好好守着,现在住着半个院子,也不亏。

金秋芳一边和田馨说话,一边踩着缝纫机,两不耽误:田馨哪,枕头你别担心,到时候我给你送过去也行。

离得不算太远,田馨说:我让蔚冬过来取也行,时不时还得来。

有这枕头买卖,金秋芳每个月有钞票拿,连丈夫都高看她一眼,日子越来越红火。

田馨岁数不大,是个有想法的,脑子活,平时不显露,但她知道,田馨有钱有门路,不然也支不起这个枕头生意。

跟着田馨干,金秋芳省心又踏实。

金秋芳是本地人,比田馨吃得开,田馨问:秋芳姐,我想买布料,你知道首都有什么厂子吗?

首都厂子多,什么服装厂、纺织厂、丝绸厂都有,还不止一家,有向国外出口的,也有做国内市场的,这方面,金秋芳不太懂,就笼统知道个大概。

田馨问的是纺织厂,纺织厂产布料,金秋芳说:纺织厂有好几家呢,什么纺织一厂二厂的,市里远郊都有!

金秋芳记起来:我爱人他家亲戚,家里是密云的,那边还有个第一棉纺厂呢,开了十几年了,他侄子中专毕业,前两年就去了厂里上班,在密云也是铁饭碗,挺好的待遇,现在的人啊,都愿意进厂子,当工人吃香!

密云太远了,田馨首先排除到,离着市区六十多公里呢。

她做枕头,对布料的要求很低,过不了审的残次布料也行,什么染色不均、抽丝,这些都不重要,做个枕芯,外面最起码还有一层枕巾呢,没人仔细看,成本越低越好。

田馨打算去三环外的纺织厂碰碰运气。

119.第一百一十九章国棉厂的生意

首都的纺织厂田馨打听着,天坛那有一家,八里庄也有,另外海淀还有两家,这是打听到的,其余胡同婶子不清楚的,肯定还有。

这会儿信息也不发达,遇事只能靠打听,没有地方能查。

国棉厂在通惠河,五十年代建成的,是国营工厂,后来陆续也出现了国棉二厂、三厂。

国棉厂生产纱线,也有生产工业面料的车间,纺织品种类繁多。

国棉厂效益好,前些年有句话叫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工人们穿梭于车间,忙碌又充实,每年产量都很高。

田馨在工厂门口就被拦了下来。

田馨早有准备,拿出兜里揣着的香烟。

香烟田馨咬牙买了贵的,是牡丹牌的,一般高级干部才抽的上,一盒要六毛钱。

两根烟寄了过去,门口的门卫懒洋洋说:厂里是重要的地方,不能进,你说的什么瑕疵的布料,咱们看门的也做不了主啊?别说我,就是车间主任也不敢拍板。

田馨知道不容易,问道:咱们厂里瑕疵的布料,都去哪了?

这一点门卫知道:要么优先卖给厂里员工,要么就找厂外下游的合作方低价出售,说起来,往外卖价格是真低,左不过是残次品,不卖就得销毁咯。

其他工厂也是这么个举措吗?

牡丹牌的香烟真带劲,门卫大哥吐吐烟圈:二厂三厂都一样,我敢打包票,其他厂里也差不多,不过我听说,这残次布料不容易卖,都是有瑕疵的,比商店里便宜点也不顶用,反正厂里的条件好的员工不爱要,毕竟布票比前些年宽松。

看着牡丹烟,这妮子挺实诚,门卫大哥想说点心里话:现在是自由经济,别看我岁数大,我也懂这个,倒腾做生意的不少,也挺多人打国棉厂的主意,别说是你,就算是做生意打响名气的,都被打发回去,国棉厂是啥地方?国营重点厂子,每年效益不错,用不着跟外面合作,也没几个钱,你要是真有心思,别在城里溜达,去外面转悠转悠,什么通县啊,怀柔密云的,那些都是小厂,求生存,容易合作的多,大爷劝你一句,国棉厂下属的这几个分厂,也趁早死心。

田馨这次过来,就是打探消息,没抱着进去的态度。

门卫大哥说的也有道理。

田馨叹口气,之前嫌密云远,说不准还得往那边跑。

北方和南方不一样,改开的政策自深圳开始,那边的商业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工厂也在寻求自变和新的出路,市场更活跃。

林原倒是能进布料,大老远得坐火车,太麻烦了,还不如就近找纺织厂寻供应。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