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心眼里不买他的账,但故弄玄虚谁不会?
我上前一步到台阶上,回身靠着门框瞅着他。还没有人来应门,女鬼在花架下摇扇,细雨纷纷。庄珩静静擎着伞。我目光扫过他空荡荡的半边伞,继续说:比如你庄珩,最会的是独角戏。如此便离了我也能唱,且能生生世世无穷尽地唱下去。对不对?
不仅故弄玄虚我会,含讥带讽我也会啊。
我盯着他看,觉得自己扳回一城,但庄珩忽然偏转视线,我明目张胆的审视与他毫不遮掩的淡漠和孤清就这么狭路相逢了。他像被人戳了痛处,却又全然无谓,只是直言不讳地望着我。
梁吟,他忽然开口,连名带姓地叫我,看着我说,不是人人都能演独角戏,也不是人人能接受生生世世重复同一种命运。
他说:我可以。但傅桓做不到。
作者有话说:
作茧自缚
第11章当时美人
我可以。但傅桓做不到。
庄珩看着我,神态笃定,仿佛在宣称一件像日升月落、四季更迭那样理所应当的事。
他的重点显然落在傅桓不行上。
我眉毛尖不由自主地抽了抽,然后想起来了庄珩是有这么一种神奇的能力,类似我可以,但你不行这种气死人的鬼话一经他口,就会莫名其妙地极具说服力。而我见过的另一个有这种能力的人,当初是坐在龙椅上的。
极度的倨傲和极度的卑微一样,在人间是一种十分稀罕的东西。庄珩一介布衣,既非大富亦非大贵,却将这种倨傲运用得炉火纯青。
想一想,庄珩的倨傲,竟是头一回碰面我就领教过。
算起年岁来,是百年前的事了,但记忆里梁州的风物历历如新。
大约是立夏前后吧,那时节侯府后门两边的黄木香开得极盛,瀑布般倒挂下来。榴园的石榴零星开了一些,浓绿中点缀着星白、嫣红的几点。立夏过后,天气渐渐郁热,都城的高槐古柳布下阴凉,挨过严酷的寒冬,又渡过乍暖还寒的春日,春服终于改换夏衫,人间万物都舒舒展展。
不知是否因记忆中这些景致太过可爱,我如今回想起与庄珩的初次碰面,好像也没有那么咬牙切齿了。
那时入了夜,梁州城中的东西鸡儿巷中灯火通明。京中纨绔汇集此地,夜夜笙歌。
庄珩就在鸡儿巷的某个楼子下边摆摊,在夜风穿过款款摇摆的某棵杨柳树下。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人模人样的读书人,入了夜在鸡儿巷出市,卖的什么呢?
美人图。
含羞带怯、半遮半露的那种。
我初时听妓馆的姑娘说什么庄公子今日又来了,还以为是最近又来了什么挥金如土的公子哥,如此听了几回,问起来,才知道是个不入流的画匠。
这画匠临街卖艺,卖的却非画好的成品,而要现场摹画人物图,一时间京城中以色谋生的男男女女都趋之若鹜,好看热闹的百姓也一样趋之若鹜。画匠镇定自若,临街作画,信笔挥就,不过旬月,声名大噪。
姑娘们觉得画匠一词配不上他的画艺,也配不上他的气度,为他辩护:庄公子技艺高超,画的美人图与寻常不同,得了他丹青妙笔的姑娘,只将那美人图挂出去,如今在京中的身价都要翻几倍公子见过就知道了。
作画的人被捧得高了,画连带着画中的人自然都能获益,其中道理不过水涨船高罢了。因此妓子们的维护我并不当真,只叫人拿画来一看。
四下里凑上来两三副画,拿来一看,倒有些愣了,这庄姓画匠笔笔入神,庸常的美人叫他一画也不同寻常了。且说是半遮半露,又与那些风月话本里的插图很不同,风流、风情、风韵,的确都是极美的。
然而看着看着,却品出些不同来。
终于有人眼尖,看看那几副画,又看看我,调笑说:我怎么瞅着,这画上美人,都与咱们小侯爷有几分神似。
画中秦楼莺莺、楚馆燕燕,确然都是不同的美人。但那眉眼间的神态,又真的与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大概这庄公子独好梁兄这一口吧。有人试图解释,说到一半又笑了,越描越黑谁要被他好?
我年少时不拘形迹,身边都是狐朋狗友,开起玩笑没边没际,见我没有反应,又继续拱火:怎么这位庄公子,竟似见过梁兄放荡不拘的模样似的我怎从未见过兰徴如此,如今对着这画一想,竟十分得趣。
我扯过画嘿嘿冷笑,道:想有什么用?试试便知了还不知到底谁得趣呢?
其实莫说是别人,连我看了那画,心里也要这样以为这姓庄的,难不成见过我?更何况画中还有线索,只不过线索十分隐秘,若非是三四副凑在一道,且我本人就在,旁人是绝对无从得知的。
我皮笑肉不笑,瞅着那画上落款,问:他在哪里摆摊呢?
于是抛下温香软玉,星夜出门,找人算账。
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
歌楼灯火映出碧绿柳影,一片尘俗繁杂的光影中,一袭陈旧发白的灰绿长衫。不须再问,我一看便知此人便是我要找的那个。我故作悠游,摇着折扇踱上前。他正在收拾笔墨,抬头瞟我一眼,又低下头归整,没有搭腔的意思。
我更近前,杵在他跟前。
他仍旧熟视无睹。
直至他将支着布幡的竹竿撤下,我出声问:你可知道我是谁?
他抬头看我一眼:不知。
我说:那你可在哪里见过我么?
他说:不曾。
我冷笑,折扇按住他手下画卷:你不觉得我与你笔下美人有些像么?
他正收拢一沓熟宣,草绳在手指间翻转,灵巧地系上一个活扣。然后他抬起头,眼中映出对楼的灯火,静静地打量了我一阵。
我讥讽道:看明白了么?
他不说话,抬手提起一旁的灯笼,转身绕过隔在中间的桌案,到我旁边,眼瞳中映着荧荧一团暖光,望着我低声说:再让我看看。
庄珩生得好,是明珠蒙尘也能透出亮光来的那种好。他站在我跟前,离得很近,灯笼亮,他眼睛更亮。不知为何,气氛顿时十分微妙起来。
我以为他大概在用一种描摹那些美人图的目光在描摹我,情形不大对,但我不想露怯,于是仰起脸来,勾起一边嘴角,冷笑:你好好看。看清楚了。
他就又上前来一步,将灯笼举高到我脸旁边。烛火的光热透过薄薄的一层竹绵纸晕到我脸上,庄珩在我跟前,借着灯笼光,眼睫垂下,目光极为专注地将我的脸一寸一寸地看过去我那时心情烦躁,只觉一刻也忍不了,此刻回想,当时眼中所见竟又清晰无比地浮现出来了。
我后来被庄子虞那张嘴气死过许多回,又因他这夜的目光原谅过他许多回。如果人的眼睛会说话,庄珩眼里的话大概比他嘴巴里的好听很多。那一刻他眼里也有会叫人误解的东西。
第12章心口痣
我死后追忆往事,每每从中品味出许多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滋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祖宗虽然将道理都总结好了,但道理却同时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当前路被掩蔽,如夜雾中行路,能凭借的东西不过意气和直觉而已。
而直觉总是会出错的。
深更半夜,街巷中的寻欢客渐稀。倦鸟归巢,远远近近的楼阁也渐渐收拢声息。夜风穿过长街,庄珩手里的灯笼在风里微微摇晃。他的眼神平静、温和、认真。夏初的夜风稍带凉意,他鬓边一缕落拓潦草的碎发被风扬起,在昏昏的灯笼光里飘荡。
我记得他打量了我很久,但这也可能是我的错觉心里不耐时,时间总是过得格外慢的。
终于他看完了,退后一步,我正待要质问,他先开口了。
他说:公子为何,长得像我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