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朔如今身为天子近臣,提前布局,自然一呼百应,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时姜鸿他们怎么猜不到,圣上决心已定?再想一想,前几个月莫名去了一趟江南的三皇子邵祯,众人方才回转过来。
一时间,众人心中不知道该感叹圣上如今年纪大了,现在如此刚愎自用起来,还是该愤恨这吕朔为了讨好圣上,为了权财名利,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姜鸿也大为失望,吕朔是他收过的第一个学生,当年他见吕朔身世孤苦,兼之爱才之心,便收了吕朔为弟子,而吕朔确实天赋惊人,可惜性情却......
姜鸿回过神来,敛去心绪开口道:此次南巡,我知道的也不多,此事圣上已经交由内务府负责,不过你也不必忧心,过些日子,内务府便会派遣人下来。其实这一路走来,到了金陵,这治下泰安,实在让人眼前一亮,而圣上最喜欢的便是太平景象.....
听到这里,万林明哪里听不懂姜鸿的意思,脸上不由得浮现一些喜色,谢过姜鸿的提点后,临走前不忘说起谢舒的事情来:不知姜老先生今后可还有收徒之意?我之前看好一人,也许能得老先生法眼。
自从昨日入住之后,便有雪花般的拜帖送上来,姜鸿一个都没见,没想到堂堂知府也想塞人过来,姜鸿不免失笑道:大人举荐之人我自然放心,不过我前几天已经收了一名关门弟子,今后不再收徒了。
怎么就只差了几天的功夫呢?万林明心中暗道可惜,又随口争取了一下道:这实在不巧了,我之前看中的那人叫做谢舒,确实很是不错。
然而想不到的是他话音刚落,刚才还漫不经心的姜鸿忽然笑道:哦?这倒有些巧了。
*
谢舒这些天也听到了城中的传言,再和之前的猜测对上,立刻明白过来,原来他这位老师,竟然是当今大儒姜鸿,曾做到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难怪谈吐如此不凡。
不过谢舒依旧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老师有如此盛名,虽然他当时未曾透露出真实身份,但以谢舒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纠结的事情。
老师性情洒脱,也许当时解释不便,因此未曾直言,如今老师既然已经答应收他为徒,那么他也不该妄自菲薄。
按照老师和他约定的时间,谢舒准备今日便登门拜访。
这时,虞楚息走来将一样漆雕捧盒递给他。
见谢舒不知何物,却下意识地抬手接过,神情温柔,虞楚息唇角轻轻一勾,眼波如秋水般潋滟:你去登门见老师,也不知道带些束脩吗?不过姜先生不比其他人,金银财物他必然看不上,但这个,他应该喜欢。
谢舒闻言目光只是从手中的精雕细琢的漆盒一掠而过,便深深地拢在郎君的面上。
他自然知道束脩是何物,在以前,束脩便是指学生初次和老师见面时需要带上一束肉干,后来通指拜师需要奉赠的礼物,以此来显示对老师的尊重。
可礼物过轻,过重都有失中道,因此如何挑选礼物也是一件难事。
然而,郎君连这个都为他想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037章
姜鸿几年前让家仆去金陵购置的这座宅院在城东的文启坊。
这金陵城中除却城中心以外那块地界以外,便以城东的宅院价格最高,此处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因此环境也比旁处清静些。
不过自从几天前,姜鸿入住以来,文启坊附近大大小小的茶楼就热闹了起来。
人人都想看看这誉满天下的大儒到底长什么样,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专程奉主家的命过来打探消息。
此时离姜家不远处的一座茶楼接连几日生意都极好,尤其是最上面那一层雅座,因为能够一眼看清楚姜家门口的情况,更是座无虚席。
现下这里正举行这一场茶会雅集,说来烹茶一直都是当朝的风尚,士人才子会经常定期举行茶会,邀请三五好友,选择一个清雅之地,品茗斗茶。
当然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心知肚明,他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
随着水过二沸,热水渐渐注入茶末中,不久后茶汤的色泽慢慢浮出,其中茶沫以鲜白最佳。
然而大部分人点出来的茶汤却十分浑浊,即便是平常被称赞分茶高手的几人也是如此。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有些尴尬,很快众人草草品评完毕,便有几人已经按捺不住地切入正题。
这几日姜老先生都闭门谢客,甭管谁送上拜帖都是如此,难道他真无心再收徒了?
谁知道呢,毕竟前面收的那位可是如今的紫薇令,当年被圣上御笔钦点的状元,一手《论国赋》深得帝心,从此一路扶摇直上,有这样一个珠玉在前,你们说,姜鸿还能看得起我等凡夫俗子吗?
这人话一落,仿佛一泼冷水浇在众人的心头上。
不过还是有人有些不甘心:这也难说,难道你们之前没听说过这一传闻吗?姜老先生和吕朔早已师徒反目,姜老先生曾当众指责吕朔为人不堪,在国子监的时候还设了一条规矩,优劣评级应以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为要,其中德行放在第一,可想而知他的用意。
这样一说,众人不禁有些意动起来,还有人开起了玩笑道:论德行,那我岂不是当仁不让?
众人笑闹过后,又纷纷想起一件事来,不禁将目光转向了万天云:万公子,听说令尊大人三天前拜会过姜老,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风声。
万天云把玩着手中的一把烫金折扇,一脸无趣道:我若是知道,今天还来这里干什么?
说道这里,万天云心头还有些不满,万林明是自己的父亲,也是至今为止,唯一进过姜府大门的人,可一点都不为自家儿子着想,也不知道帮他引荐一下。
当然万天云也只是想想而已,要他从此跟在一位连父亲都十分尊敬的姜鸿身边,以后还有他如今的好日子过吗?
见万天云都不知内情,众人不免失望,这时,万天云忽然啪地合上纸扇,语气玩味地说道:不过我父亲告诉我,姜鸿到了金陵便收了一位关门弟子,至于那人是谁,我就不清楚了。
那天万林明回来的时候,万天云自然要询问一番,谁知道万林明只说了这些,还看着他忽然摇摇头一副心如死灰的模样,虽说父亲一向如此,但万天云还是不爽快极了。
难道姜鸿收的这名弟子比他优秀百倍不成?
听万天云这么一说,简直像热油里放了一滴水,瞬间炸了锅。
众人面面相觑,想不通怎么就几日的时间,这姜鸿竟然已经收了徒,可这几天,也没有旁的人进出姜府啊!
此时没有人注意到坐在临窗位置,正在慢条斯理啜饮茶水的王静,忽然手腕一抖。
当茶水洒出些许,王静也回过神来,他心中一沉。
三个月前,在那场诗会上,王静当时便认出那位化名为郑公子的就是三皇子邵祯。
面对邵祯亲自上门招揽,王静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也不让人意外,毕竟太子身边早已人才济济,自己再怎么赶上去,也难以出头。
倒不如跟着邵祯,日后拼个从龙之功。
前些日子,邵祯传信过来,让他做一件事情,那便是借助他的恩师左然先生,向姜鸿引荐一名他精心培养的人手。
王静求得恩师答应后,姜鸿也接了拜帖,谁知道他还是迟了一步。
这到底是谁呢?
王静心中不解,难道有人竟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金陵提前摸清了姜鸿的性情喜好不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