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愿以江山为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愿以江山为聘——古城涟漪(1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下官见过一次,可能书读多了人有点呆。据说他父亲是个驿丞。若真考了个状元恐怕皇上会失望。

此话怎讲?

跟顾大人比起来,怕是称不了皇上的心意。何舒月笑道。

蔺容宸道:你倒是了解朕的心思。

下官不敢。何舒月落了子,喜上眉梢,皇上,承让了。

蔺容宸低头一瞧,丢下手中的棋子,半晌不语。

他竟然输了。

头一回赢了皇上,臣诚惶诚恐。何舒月笑呵呵地收好棋子,是否再来一局?

不了。蔺容宸见周公公一路小跑回来,再无心思下棋,如何?

这次的会元令周公公十分想卖个关子,但胆子不够大,只能如实禀告道:回禀皇上,此次会元乃苏州严曦。

何舒月愕然,前太傅的那个孙子?

周公公点点头,正是。

监考官换人了?

周公公十分理解何舒月的心情,因为他得知这个结果时也是如此想的,并未换人,还是尚书大人。

何舒月失笑,这次科考有些意思。

蔺容宸微诧,何卿认识严曦?

有所耳闻。

此人如何?

妙不可言。

蔺容宸并未细问如何个妙不可言法,想来不过是那些他早已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的传言。

没想到这少年原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何舒月老神在在道。

蔺容宸不语,他对这个结果的意外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人。一路高中解元、会元当真是运气使然,还是有真才实学?待何舒月离开后,蔺容宸叫来赵珣,如此这般交代一番。

三月十五日。

承安年间的第一次殿试由蔺容宸亲自监考,考场从明德殿到千秋门,考生近二百人。天明入,日暮出。御试以策问为主,策题有两问治国□□和民生国计。这两个是蔺容宸最在意的。此次选材必是他所需要之人,能助他斩虎狼,破困局,开盛世。至于诗赋、贴经之类的考题,他全部交由钦派大臣负责。

科考人较多,一直到结束,蔺容宸也没看到严曦人在哪里,倒不是他没参加,而是蔺容宸过于专注这场殿试,并无心思在人群里寻找严曦的身影。待考生交卷后,由掌卷官将试卷糊名弥封,交给读卷官批卷,选出名次前十的考卷呈到御前。

除了一甲第二、三名的钦定用去约莫半个时辰,状元的御批不到半刻钟,此举让读卷官瞠目结舌。虽说阅卷时他也觉得这第一名的文采构思确实无可比拟,但如此快的做决定会不会显得不够严谨?

拆封。全部批完,蔺容宸放下笔,先拆一甲。

读卷官将宣纸揭开,一甲第三名常潇一甲第二名喻俊元

※※※※※※※※※※※※※※※※※※※※

此处科考部分,参考过百度。架空文,跟历朝历代科举制度有所出入,请勿较真。

第16章

赐宴琼林

下去候着。蔺容宸挥手将读卷官赶了下去,朕来。

说实话,一甲第一名的《治国策》沉博绝丽,是篇多年未有一见的奇文。单是旁征博引这一条,其余几篇就已望尘莫及,更罔论鞭辟入里的见解和璧坐玑驰的文采。比起前状元顾庭芝,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此文章,那个人是写不出来的。

试卷姓名那一栏赫然写着的两个字,令蔺容宸觉得气血上涌,眼花的厉害,他将卷子递给读卷官,李大人,你来宣。

一甲第一名严曦!

还真是他。

叫礼部尚书来!

朱章一直在殿外候着,唯恐皇上对此次殿试有异,召见他。皇上有何吩咐?

蔺容宸道:此次殿试是否有可能作弊?

朱章脸色一白,不知出了何事,颤声回道:绝无可能。

这个严曦蔺容宸点了点面前的试卷,你可有留意?

朱章道:应天府一事后,微臣在春试时格外关注过他。当时他看完题目,略一思索,便下笔如飞,臣当时还暗叹,这少年不愧是李太傅的孙儿。

蔺容宸沉吟一番,又道:试卷又无泄露的可能?

朱章叩头道:微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无论春试还是殿试,题目绝对没有泄露!

蔺容宸将他挥退。

上次会试过后,他曾暗中调阅过严曦的试卷,还命人去苏州找他这两年的笔迹对照一番。得此回答,蔺容宸此刻的心情只能说是前所未有的复杂。

最瞧不上的人居然成了他登基后的第一个状元他莫名的生出一种江山堪忧的怅然之感,放下试卷,叫来周公公,源正,陪朕出去走走!

这几日降温,暮春的寒气颇为侵人,但大街小巷却热闹非常。所过之处皆能听见议论声,哪家的贡士文章做得好,哪家的贡士相貌英俊,哪家的贡士能考中新科状元家里有考生的,盼着明日皇榜提名,光耀门楣。没考生的也凑个热闹,等着瞅瞅那状元郎长得俊不俊?若恰好还没成亲,自家还有未出阁的女儿于是就有京城大户人家连夜搭绣楼,专等着明日放榜,状元游街路过,抛绣球招亲。

往后状元游街就免了。这些人尽想着不劳而获!蔺容宸折返回去,一路走得飞快。回宫!

是。周公公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

承安元年,三月十八日。

严曦还未睡醒,街上已经敲锣打鼓,响声震天。他困倦地睁开眼,瞟了眼窗外的天色,阖眼继续睡。店里的跑堂急匆匆地上楼敲响他的房门,严公子,严公子,你高中状元了!恭喜恭喜!报禄的官差大人正在楼下等着呢!

来了。严曦摸到床角的衣衫,打了个呵欠,穿戴整齐后,开门,下楼,早!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