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渐层烤猪gl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柏东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柏玫为了邓家明终身未嫁,邓家明还报她以不悔痴情,此生再未爱过其他女子。

三十多年后,邓家明的同学联系上了柏玫。在特殊年代,因成分不好,历经了许多坎坷的柏玫,得知身在萬省的未婚夫已中风瘫痪,无法远行,她坐在钢琴前,含泪弹唱了那首《西山情》,并将其录入磁带,转交给邓家明。

病榻上的邓家明,一边听着心爱姑娘吟唱他初出茅庐时的得意之作,一边口中跟着喃喃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啊,绿水围着西山转

半夜里突然病情恶化,与世长辞了。

不久,柏玫也病逝在故乡。

这一场矢志不渝的旷世之恋,感天动地,令闻者伤怀、听者落泪。

而于云笙跟嘉禾的故事,就比较烟火气,世俗化了。

当年,《西山风云》剧组困在萬省动弹不得,导演章鹰与编剧嘉禾都不甘心功败垂成,经过多方努力,他们说服了萬省的千象影业接盘,重新拍了一遍在海市已拍过的镜头,最后完成了全片制作。

隔年该片在萬省首映,成为萬省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

同年金豚奖颁奖典礼,嘉禾荣获最佳编剧,以及三十万的新片投资。

有了名气之后,就有了资本的追逐。

S氏影业的邵印之重金将他请到港市,在一部又一部的各类型长片磨练中,他成为了S氏的一线大导,票房保证。

立业之后是成家,他接纳邵老板的好意,娶了一个香港太太,为他操持后方。

80年代中期,他有机会到大陆实地取景拍摄金鼎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江山》,但他找借口拒绝了。

或许,他真的年纪大了,有心无力,无法胜任跋涉远行的拍摄强度。

或许,只是因为大陆有一个他想见,但不敢见的人。

在民国,于云笙是个思想新潮,坚决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进步女青年。

在新中国,于云笙仍然保持着进取好学的热情,归国后在J大微生物研究院主持工作,古稀之年退休又返聘,仿佛永远精力无限。她常常跟后辈说,夸夸其谈要不得,实业兴国才是正途。

她在爱着嘉禾的同时,不会放弃个人理想,也不会停止进步的脚步。

嘉禾是个外表粗犷但内里英华的大才子,他的基因自然是顶好的。

漂亮国插手,海峡两岸一封锁,于云笙就判断出了局势,但依然留下了腹中的孩子,一个人将她抚养长大,培育成才。

她就是于恋嘉的妈妈,于荟茗。

她不许女儿在外婆面前提起有关外公的哪怕一个字,恐吓加恐吓。

却在私底下,将这一段往事,跟女儿说了个明明白白。

第3章生源上的父亲

于恋嘉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爸爸是谁,也不想知道。

于荟茗没有告诉她。

可能外公、外婆都有点名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凡地球上发生过的事,怎样都会留下痕迹,于恋嘉从事的又是新闻记者这一行,很容易从边边角角的陈年旧闻里,发现这一段陈年往事的不完全遗迹。

与其从其他地方了解到一些关于家族的真假掺杂的旧闻,不如她这个当妈的直接告诉女儿。

这样一来,她的好奇心就没有了。

也不会再跑去外婆面前追着问,平白惹老人家伤心了。

至于于荟茗自己,她完全没有继承母亲的理科头脑和父亲的文艺细胞。

在其他亲族眼里,算是长废了。

从公众角度来看,她的生平几乎没有任何传播价值。

但于云笙不这么认为。

她的女儿没有念书天分,那就不念了。她的女儿练不了乐器,那就不练了。她的女儿做不了轻松但呆板的办公室工作,那就不做了。她的女儿天生口才好,爱跟人打交道,她从不出言妨碍。她的女儿想去广市倒腾衣服,她毫不吝啬,支持了创业基金。

谁说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女儿,就非得成为科学家,或者艺术家?

经商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合理合法,卖出的东西保质保量,哪怕是微商。

外婆北上,妈妈南下,各忙各的事业。

而于家三代,一个男人的影子都没有。

于是,于恋嘉成了留守儿童。

她从小跟着表姑父车祸死了之后,一直独居的表姑生活。

而表姑曾无意中提起,她的生父可能是个法国人。

不过,她们谁都没有见过她的生父,包括于荟茗。

于荟茗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但回忆起来都是玻璃碴子的爱情。她以为自己足够幸运,有个爱她、宠她的未婚夫,与她志同道合,陪她南下广市创业,工作、生活都在一起,互相依靠与扶持,不会重复上一代的老路,富贵但寡居后半生。但自被她选定为伴娘的闺蜜撬了墙角,她便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需要男人了。

到了四十多岁,已拥有了可观财富与一定社会地位的于荟茗,母性生发,忽然很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她思考了一下,认为自己家族的基因里,自信刚强有余,但可能缺少柔软浪漫的成分,不够perfect。

或许,可以找全世界最浪漫的男性物种互补一下?

肖似其母,行动力超级强悍的于荟茗,在决定了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再多犹豫一秒钟。

她当天就订好了机票,飞去了法国。

两个星期后,她怀揣着宝藏回到故乡,度过了此生最悠闲的时光。

十个月之后,于恋嘉在于家两代人爱的企盼中,出生了。

刚听到这个故事时,于恋嘉感到无比震惊。

她知妈妈一向思想奔放,却想不到这么奔放。

如果表姑说的都是真的,生源上的父亲对妈妈来说,只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工具人,只是为了她的基因延续贡献了一颗付费精子,那确实没什么必要知道,他是谁。

第4章老狐狸和小狐狸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老于家女人们的风范。

既然选择了做民生记者,于恋嘉便全情投入,日日勤勉,不会轻易离开这一行。

但是最近,她一贯的坚定思想有点波动,她总是饱满的热情被浇了一小罐冷水。

办公室多了一个莫副主任。

莫副主任原名莫小芹,早年在哈市大剧院拉大幕,傍上了剧团小领导,婚后进了当地的文工团做后勤,瞅准机会就硬蹭,几年下来,也蹭到了大大小小不少官派场合。到了八十年代,文工团解散,靠着以往的履历和能说会道、左右逢源的高情商,本没什么文化的莫小芹转到了当地中学的图书馆再就业,并改名莫枫。

靠着拉关系挂名,得了一堆地方性的虚头巴脑的文字上的奖项证书,看着特别唬人,把何主任唬得一愣一愣的。

初见亲切热情,嘘寒问暖,像极了家里的婶舅亲戚,关心你呀,提点你呀,人人都当她是贴心大皮袄。

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此妇尤擅钻营,但凡跟某家企业沾了丁点业务上的往来,她就能熟练运用阿基米德的支点撬地球原理。比如,与刚认识的A搞好关系,用A的资源去撬B的资源,再用撬来的资源与C交换,并在C的面前不耐烦地说,A总是巴着她,她可烦可烦了。

此妇能攀关系,手法并不如何高明,却很是有效。

她会在a的面前,站在a的角度,去说同a有矛盾的b的坏话,且添油加醋,虚构污名,很能拱火;又会在b的面前,捧b踩c。一番操作下来,博得所有人好感,谁叫世人都爱听奉承马屁,顺耳好话。

这就是所谓的高情商。

于恋嘉看了几次,就看透了,看够了。

就是一个千年的狐狸,还是修不成仙的那种。

但是没办法,钱难挣、屎难吃。

她心里再怎么看不上这种人,表面上,也得跟着别人一起一口一个莫老师地叫。

而莫老师见她是报社里的老员工,生得乖巧,尚未婚配,甚至热心肠地给她介绍起了男朋友。

对此,于恋嘉只能微笑敷衍。

生于一个母系家族,从没有每逢佳节被催婚的困扰,没想到,会在工作中遇上热心媒婆。她看着莫老师推过来的那个叫封家明的人的微信,哦嗯地回应了几次,打发了事。等到莫老师出差回来,她就两手一摊,作无辜状,说很是不幸,人家没看上她。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