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女难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无有竹(4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于玲珑来说,眼前这荒芜的景况,没引出她多少悲怀感慨,他既救不了人,那就别费心神发些呜呼哀哉的感慨,无济于事,凭白显的虚伪。

路边的蒲公英好,被人踩过许多脚,它扔在努力的开出黄色幽香的花朵,叶子青青黑黑,脉络伤的严重,还是在尽力的活着。

生长于泥土中的普通的野草,生命力总是比那些的娇花嫩草都顽强,就如这世道中那些最普通的庶民,无论经历过多少次灭顶之灾,只要还有口气,就会想尽法子活下去。

好了,感慨完了,该挖了。

用这样的蒲公英根茎炖汤,味道非常好,药效也非常好。

第57章归亲回京

在冀中留了五天,就准备再次归京了。

邹氏担心在京的维枃的生计,前一天就拾掇了许多东西,有衣裳吃食,还捎了五百两银,都送到徐知安玲珑两个的船上。

顾祖母又要将自己存了几年的体己给玲珑,玲珑这回推了,住在大伯这里,有这么多孙子孙女都没成亲,老太太手里不能没钱,要给孙女添妆,给孙媳见面礼,哪一桩能少得了钱呢?老太太只说有呢有呢,玲珑只不信,大伯母每月只给她二两,一年才存个二三十两,孙子们几场喜事办下来,就一个儿都留不下了,还有什么呢。

这回没见黄绢,老太太说维枃在京里成婚,内宅里匀不出伺候上的人,就匀了一个黄绢,维枃长随的一家子,并厨上一个厨娘,都去了京里。

老太太生怕玲珑又管她每日泡脚换衣裳,好在玲珑没管,这两个老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粗简的生活方式,怕是再也改不了的。那就让她以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吧。

顾祖父是真正吃过糠咽过菜的人,人到了这把年纪,许多人是尽着好吃好穿的来,可他还是一身布衣从年头穿到年尾,厨上端来什么就吃什么,就算是不合胃口也不说。玲珑带来的那些炒酱,他虽嘴上说着做这个太烦琐,何必次次都费力气,吃面叶子时,却最爱舀了拌上吃。

那日挖回许多荠菜并野蒜苗,野蒜苗炒了腊肉,荠菜是用鲜肉馅和着包馄饨子才鲜,但这年头,这时节,最缺的就是一口鲜肉,后来用坛子肉剁碎调了馅,从风鸭干笋汤里滚出来,老爷子没少吃。

吃过这么一回,他就不许玲珑再给他折腾吃食了,腌鱼腊味笋干都是好东西,好东西得留着慢慢吃,日常该吃什么还吃什么,有些酱拌着,就已经满足了。

一路薰的鱼干,给冀中留了一半,另一半带回京里,也要跟维枃和二娘子分一分的,另外绸缎各留了两匹,细布留五匹,老太太以后自己穿也使得,裁了送人也使得。

邹氏与丈夫说起顾父,就说他在江南为官几载,日子还是过的一样的紧巴,也不知忙了一场什么。

顾大伯一声未答,邹氏倒闹的不好意思了。

顾大伯行事虽与顾父不同,却是极信重顾父的,若顾家能在世上留下名声,必是顾父那样品性的人才会做到,所以,顾父只管做他的事,扬他的名,其他的,顾大伯会操心。

维棦寄信回来说了玲珑的嫁妆之事,顾大伯委实可怜侄儿侄女们,这次玲珑正巧来了,顾大伯避着邹氏取三百两银票给玲珑,让她拿去花销。

玲珑没接银票,反而挺有兴致的小声问顾大伯:您偷藏了私房银子了?

顾大伯一指头叩上去:混说什么,我自己的银子用的着偷藏么,拿着吧,京城里住,哪里都要花钱,你那点儿嫁妆,能够什么?

玲珑不接:我有法子呢,我用嫁妆银买了些南绸细布,运回京里卖出去,就有银子使了。您这银子要是多的扎手,就给我祖母,她也清贫的很。

顾大伯就笑:你这倔性儿,跟你父亲一样。你祖母那里不必担心,她比你可有钱呢,她是我亲娘,我还能不给她?成,不拿就不拿吧,我让你大伯母多给你备几张皮子,那个有用,省的你去京里再买。

哎,这个可以,南边的皮子不暖和,暖和的又买不起,我还担心今年冬天怎么过呢。

行,要皮子也行。

顾大伯又将银票揣回袖里。

五郎很觉惋惜,他还想带徐知安登幽州台的,误过此次,下次又不知何时才能见面。

最难过的就数老太太,她膝下正经就养过这么一个孙女,在玲珑身上花的心思比她自己的几个儿女都多,上一次分别,难过了很长一阵子才缓过来,这一次分别,又得难过几天了。

顾祖父夜里又听见老妻长一声短一声的叹,叹的自已心里也不好受,辗转了半夜。

临别,老太太捏着玲珑的手一声声嘱咐:你要好好儿的,好好儿的过活,遇着难事去找你大堂兄,性儿和软些,不要跟孙女婿置气,他是男人,你是女人,在他跟前和软些才能少吃亏别再给我们俩捎带衣裳鞋袜了,你也成家了,要把心思放在你家里,放在公婆身上。也别捎吃食了,你们刚成了家,一应东西都不多,过日子可要盘算仔细些,银钱也要节省着花

玲珑也一个劲儿的点头:听着了,晓得了。

老太太抹了把眼泪放开玲珑的手:哎,那就去吧,别让孙女婿久等,他身上还有官职,不能误了正事。

玲珑跪下磕了头,出了院子,看不见了,老太太捂着帕子哭开来,这一别,许是再不能见了。

顾祖父在前院,见玲珑一脸泪出来,在他面前跪下磕头,掩面挥手:去吧,好生过活。

衣襟下,老泪纵横。

又与其他人道了别,五郎六郎两个将人送至船上,这才道了别。

驶了一天到通州,雇了五六辆大车,连走一日,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入了京城。

累是真累,也是真松了一口气。

徐知安的院子,维枃在照料,他这些日子忙,就打发了一个婆子过来打扫,收到徐知安明确归京的日子后,才让揽经带人来做一回大清理,又在几个将会住人的屋里都烧了火,没炕的屋子,也点了火盆去去春日的阴冷之气。

下晌走时,揽经留了黄绢看院子并等着主人家回来,为的就是黄绢曾经在二娘子身边伺候过,见了面也容易说话。

厨房有米粮,也有几样新备的肉菜,不过储了冬的菘菜,放在这时候,芯都絮了,不好吃了。院子里的野菜却生的嫩,黄绢担心玲珑一行人只顾行路误了饭时,就暂时蒸了一锅米饭,又煮了些肉汤,待肉煮的烂了,就将院里拔的野菜切的碎碎的放进去,撒了些细盐,就熄火焖着。再没别的吃食了,只能这么着粗简做来,好歹回来的人能吃口热的。

徐知安一人住着,不在家里开火,厨房就空放了两年,缆经跑了几条街,才寻了这些肉菜,再买不到别的菜了,只能先这么着,对付过今日,明日再去寻摸。

徐知安玲珑一行人才走进巷子,就见徐府大门外站了一个人,提着一个不太亮的灯笼,三月底的夜风还凉的很,那人时不时的缩一缩肩膀。

走近了,才看清那人是谁。

姑娘

黄绢姐姐?你如何在这里等着?

大郎大奶奶走不开,就打发我来候着姑娘和姑爷。

玲珑惊喜道:万没料到,此时见了你。

徐知安转过头来用眼神问询,玲珑解释说:她叫黄绢,是我在冀中时候伺候我的人,我回苏北前,安排她去伺候老太太,后来大堂兄这里伺候的人不够,就把她匀来了。

徐知安见玲珑高兴,就扶她下了车:久别重逢是喜事,不过如今到了家,还是先回家再续旧。

黄绢给徐知安见礼:婢子黄绢见过姑爷,饭汤都好了,是先吃饭还是要卸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