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女难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无有竹(2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顾父想了想,自己若是出任他处,定是不会将儿女的教养之事托与妻子的,因为妻子恐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一个能担起内外诸事的妇人,定不是寻常妇人。

话说回来,他家女儿也不是寻常小娘子,应是与那妇人契合的来吧?

第25章相看林家诸人

年节前,顾府还是很忙的,但玲珑将许多事推给了顾母,让新妇跟她身边学习。新妇杨氏也和顾母一样,庶务上不大善长,玲珑是想着,她日后也得是一府的主母,趁现在多学多做些,日后遇着事就好拿捏分寸了。

杨氏有个闺名叫新蝉,故顾母唤她时,没唤大儿妇,而是呼了小名蝉儿,几个姨娘也称她蝉娘子。

茹婉好奇问杨氏:如何是蝉而不是婵呢?

杨氏腼腆一笑:我生在四月,新蝉正好初鸣时,母亲随口就取了这个名儿,父亲说蝉这个字用的极好。怎么个好法,我却是不知道的了。

玲珑点头:我也觉的这名儿取的好,雅极了。

杨氏于是欢喜非常。

闺名是一只虫子,家里姐妹每逢夏日总要取笑她一回,万幸父亲也说这名儿好,她才不致于受太多奚落。父亲说好,许是真的好吧,姐妹们都是没见识的人,她们取笑归取笑,不伤脸面就没事了。

夫家人没有因此而取笑,倒是意外的惊喜之事了。

内事有顾母料理,玲珑就只带茹婉看些书或是做做针线,时间自由了,做事也自由,能下心思做些可心的小玩意儿。茹婉最爱美,衣裳天天改,头花饰品也天天换着戴,若不够用,她能熬夜做出一堆来。玲珑穿过的旧衣服都被她拿了去,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下,添了些新物儿,又穿身上了。她的衣裳小饰品头花,可比玲珑的多多了。被她亲阿娘说了一通,倒不摆弄自己的东西了,又来玲珑屋里,见天儿的给玲珑添制这些小东西。新做的过年穿的几套袄裙,这儿绣了一团花,那儿绣一只蝶,仔细端详一番,还怪好看。

玲珑自是看书的时候多一些,或是来兴致了,再让厨房弄些新鲜吃食,一半儿留后院给众人吃,半儿送前院给维樘几个吃。学里放了假,几人又在家苦读了。

时人治学很严谨,大有书海无涯苦作舟的风格,但这种刻苦,比之与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的圣人言,似是相左的,可如今许多读书人竟只以为苦作舟为正理之言,不亦乐乎只是圣人与弟子间的谑言,当不成真。

若无寒窗苦读日,哪堪金榜题名时。

然后家里这几个,就这么早读日读晚读,真真用功刻苦。

维梌维杞已是生员,但这功名在顾家只是起步,不值得眩耀,他们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若只中了秀才就得意忘形,怕是以后的路都难走了。

话说回来,维梌就不是个得意便忘形的人,他自小就担了长兄的责,老成持重严肃端稳的很。正逢他新婚,便让他在家里陪新妇一阵子,翻过年春暖花开时,维梌兄弟俩就得出门游历了。

这阵子,前院又来了别的人,林三郎三五不时的来顾府,维樘的同窗们也会来向维梌两个请教学问,有时一待就是一天,厨上只能备下他们的饭食。

这些学子并不在顾父的考量名单内,因此,他甚少接见他们。

茹婉夫婿的人选,也要早些寻摸,未考上秀才的学子不在选择范围内,风头正盛的几名举子又太清高自傲,还是得选那些学问不错,性格稳重,处事不浮不沉的好。

由此顾父还感慨道:莫道世人都说生男好,生了女儿,以后嫁谁家都不放心。

殊是操心的不得了。

画角提了一盒点心进来:姑娘,这是从前院稍进来的点心。想必又是林三郎特意买来卖姑娘的。

茹婉顿时撂开手上的活儿凑过来:我看看又是什么好东西,上上次是桂花猪油米糕,上次是豆粉江米糕条,这次又是什么?

玲珑说:打开就知道了。

画角解了细绳,打开纸包。

哦,是云片糕,为难他带来竟没碎了。正好,我这腹里早就空空如也了,画角姐姐,烦你沏一壶热茶来。

玲珑看她:我是短了你这么些吃的了么?刚才我那半碟子杏仁糕可是入了哪个肚子的?

茹婉嘻嘻笑:自家的吃食进了自家腹是正理,这云片糕却是别人家花了钱的,若不多吃两块,岂不吃了亏?一日日的,吃食尽往前院送,也只这一个还知些礼,知道还礼回来。

玲珑捶她一下:嘴上总不带个把门儿的,什么话都混往出去倒,这话传出去,兄长们索性不必做人了。没的吃你家几顿饭,就连个礼义都没了,日后再说这种刻薄话,就罚你修几日闭口禅。

茹婉咕哝了两句,终是没反驳,赌气似的拈了一片糕塞嘴里,却被噎的直瞪眼,玲珑又好气又好笑的,倒了一杯温茶水给她。

茹婉喝了几口,把糕顺下去,这才正色道:看家里的态度,似是真要让这林三郎做咱们家的娇客(意指女婿)了,姐姐看着这人如何?

林三郎如何?

玲珑想到自己与他见面时,他笑的又坏又不矜持,呲着一口大白牙,浑不在乎所谓仪态,野的很,像个精力旺盛的儿马驹子。但他也会装模作样,在顾父与顾家兄弟面前,又是个很正经守礼的人。

他是个多么鲜活着的人。

如果能和这样鲜活的人共度一生,她想她也是愿意的。

她这里表现的有兴趣,顾家才没阻止他隔三差五的来家,允许他将礼物递进后院来。

但在茹婉面前,她还是保留了谨慎:让父亲多考较一阵子,横竖现在已经到年关了,翻过年再说这事也不迟。

这确是稳妥,茹婉便不问了。

腊月二十日,顾父提出带家里一众人去游山寺,要做些年功,带上米粮铜钱布施给寺里,让寺人斟酌着发给贫户家,让那些贫户们过个安稳年节。

自入腊月,许多人家都往各处寺里送了布施,顾父这样做,众家都是习以为常的,也没多想。

苏北的冬天,湿冷,但太阳出来时,又是暖和的,这种天气出门很不必担心冻着,倒还能见些一冬没凋零的耐寒的草树。可惜一路都是坐着车子去的,怕寒气进了车厢,窗帘子还是封着的,只能勾出一点点缝隙往外看。

快过年了,城里是极热闹的,杂耍的卖艺的隔几步就能看见一摊儿,做买卖的铺子门前,人在高声吆喝,吆喝声悠长婉转还抑扬顿挫,像在唱歌一样,各种灯笼早早就挂起来了,街边卖小食的摊子也多了,酸酸甜甜的甜酒酿味道铺满了整条长街城外的人就没那么热闹了,但看着却比城里更像众生百态,匆忙的,胆怯的,茫然的,焦急的,向往的,欢喜的,满足的,婉惜的,愁苦的,惆怅的谁又能演出这些真实而富含各种滋味的人生呢?

寺庙在三十多里外,是从魏晋五代那时建起来的古寺,苏州这个地方,以前的寺庙很多,后来许多都推倒了,寺人也还了家,只留有几座比较有名望的佛寺。城外这座寺庙是不能和灵隐寺相比的,不过里面寺人也有一百多名,许多外地来求学的学子,因路费盘缠羞涩时,会来这里抄经,以换取免费的食宿。

有些偏富庶的商户士绅家,就喜欢来这里淘宝,遇着才学不凡的,他们很乐意淘个百八十两银子资助这些学子考学,以图结个善缘。

当然,这些寺庙的功用远不止于这些,它还兼了月老的职。许多人家正式相看时,总是要个很合乎情理的理由来寺里礼佛。

唉!

顾家也没例外了。

这不,阖家带玲珑出来相亲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