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算了吧。
杨文茹闷头吃着面,偶尔搭几句话,比平时低沉许多。
杨文茹道:我妈不太想让我上读大学,说太费钱,不如高中毕业接我爸的班。
现在的大学,包括大专,学校里都有补助,学费和生活费花不了多少钱。
杨文茹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她爸岁数大了,身体一直不好,前些日子摔断腿,她爸想办病退。
在造纸厂,如果父母退下来,儿女可以顶替上去,继续端铁饭碗。
杨家的孩子就杨文茹年龄合适,父母想让她接替她爸造纸厂的班,早点赚钱贴补家用。
田馨沉默着,不知道如何劝。
马争一道:文茹,以后文凭越来越重要,哪怕是大专,也比高中生要强,咬牙念几年,熬过去就好了。
杨文茹戳戳汤碗,叹了口气:所以我也在犹豫,我家条件不好,就算我上大学不用家里出钱,没了造纸厂的工作,也挺可惜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马争一也没在说什么。
考大学还是接班,得她自己拿主意。
钟霖在隔壁桌,没忍住,说道:别被父母所谓的爱绑架了,遵从你自己的想法,就算没有你,你家照样过日子,不会吃不上饭,人这一辈子,最不能委屈的就是自己。
杨文茹心里酸溜溜的,她想起自己的境遇,忍不住落下泪。
马争一这人最受不了女同志哭,瞪了钟霖一眼:你还是别说话,净帮倒忙。
文茹,你别伤心,钟霖也是为你好。
杨文茹抽抽搭搭的:我知道,钟霖说得对,我再想想。
吃完面,杨文茹张罗要回家,田馨跟杨文茹顺路,说把她送回去。
饭馆门口还剩下钟霖和马争一,钟霖打个哈欠:回家睡觉去,马争一同学,咱俩顺路,你要是不烦我,一起走?
走就走,钟霖,别怪我多嘴,今天你过来真多余。
钟霖:
过了几天,田馨去学校上课,马争一告诉她一个消息。
杨文茹退学了。
四班的教室里,属于杨文茹的课桌空荡荡的,杨文茹放弃了高考,回家去接她爸造纸厂的班。
田馨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造纸厂也是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只不过,这不是杨文茹想要的。
田馨就是觉得,孩子生的多,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老大,被迫承担属于父母的那份责任,避不开,逃不掉。
90.第九十章考上中专
三模考试阅卷速度慢,听班主任章老师说,三模的试卷判分采用复核的方式,主观题部分,还会进行另一次核查。
班里的同学都盼望着考试分数早点出来,三模的成绩最接近高考,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
中考成绩比田馨的三模考试更早出炉。
苏蔚兰考的还不错。
数学71分,语文78分,政治74分,物理化学是66分,英语32分,总分321分,
这个成绩考取省城的师范中专问题不大。
志愿早就报好,接下来只能等通知了。
赵桂芬早就打听过,如果能考上中专,学校每个月发12块钱左右的伙食费,基本能够吃,另外毕业以后,能分配到省城的小学当老师,初始工资32到35,一年后转正至少能有37元!
赵桂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苏蔚兰能端上铁饭碗,工资少点也没关系。
一家人商量一番,赵桂芬拍板:现在饭馆也忙,让蔚兰去帮忙端端盘子。
中考后的假期长,苏蔚兰也觉得无趣:嫂子,我自己也想去,虽然我不会做啥,但能帮忙打扫卫生。
既然苏蔚兰坚持,饭馆多个人确实能宽松点,田馨就没再拦。
田馨的模拟考试分数也很快出来,她这次考的还可以,总分409分,和上回二模考试差不多。
两次模拟考试保持400分以上的成绩,田馨踏实不少。
如果高考也能不低于这个分数,那么考取首都的大学希望很大。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
马争一还是年级第一,她不再看排名,只和自己比较。
马争一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数学和物理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
章老师对这次模拟考试进行了总结,五班的平均分是年级第一,年级前二十名也是占比最大的。
考试的卷子发下来,这一天的课堂上,科任老师都在讲解三模考试的试卷。
田馨打开错题本,把这次答错的典型题誊抄上去。
高考前,这些错题本还要再看一遍才行,五个错题本,经过田馨的筛选勾画,只需要看其中两本半。
有同学管田馨借错题本,很多同学没有记录错题的习惯,嫌麻烦。
这些错题是田馨的知识漏洞,其实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不过人家要借,田馨也没办法回绝,有管她借错题本的,田馨都痛快答应。
模拟考试终究不做事数,一切还得以高考成绩为准。
这次考试,考得好的不敢太骄傲,考得差的也能自我安慰只是一次模拟考试。
年级排名的成绩单,章老师印了很多份,他也没管同学们要钱,自己掏了腰包,让大家可以时常看看,自己在年级是个什么名次。
按照章老师的话,人外有人,年级排名靠前的同学,不应该着眼于学校,应该跟全市比,跟全省比,成绩好的同学比比皆是!
田馨在学校上了两天课,班里只剩下一半的同学,不少书桌空荡荡的,很多同学都申请了在家自学。
马争一说下周开始也不来学校,她在家里学习效率更高。
田馨想了想,她还是得来学校,本来她一周只能来两三天,不会的题目还得找各科老师请教。
为了让高三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每天午饭时间,高三可以早二十分钟去食堂,错开吃饭的高峰时间,避免排队。
这个措施一出来,高三的同学都很高兴,再也不用排队买饭。
高三取消晚自习,田馨离家又近,基本每天六点半之前都能回家。
没过多久,蔚兰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她的成绩稳稳的考上了省城的中等师范学校。
苏蔚兰本人没表现出太高兴,只说:成绩出来时,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
赵桂芬想庆祝,苏蔚兰拦了下来:妈,就是考个普通的中专,没什么显摆的,等我嫂子考上大学,你再庆祝也不迟。
中专咋啦,中专毕业以后也照样是干部身份,胡同东边李大妈的闺女,也是今年中考,愣是什么都没考上,她家蔚兰能上中专,已经很厉害了。
师范学校九月份开学,距离上学还有挺长时间呢。
苏蔚兰每天去饭馆帮忙,田馨本想给她工资,苏蔚兰不收,说是一家人,不用那么客气。
田馨想,等苏蔚兰上学前,帮她置办点东西。
苏家的孩子在胡同里很受赞许,左邻右舍都夸有出息,苏蔚冬就不用提,一向很优秀,现在连苏蔚兰都考上了中专,这么看来,苏蔚秋以后也不会差。
邻居还说,不光苏家的孩子学习好,蔚冬媳妇也不差,今年还要高考呢。
返城的知青参加高考也不稀奇,很多端上铁饭碗的年轻职工,也在准备高考。
之前谁也没听说蔚冬媳妇学习如何,都伸着脖子,等着看她高考能有什么分数。
胡同的人爱热闹,再也没有比参加高考更热闹的事了。
今年,算上田馨,胡同里有三个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其他两个跟田馨不在同一个学校,听说学习成绩很优秀。
大伙琢磨着,蔚冬媳妇在高三插班不到一年,恐怕是考不上大学。
这么晦气的话自然没人在赵桂芬面前提,私下里大伙闲聊,都是这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