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嘛,张秋莲手里有一些,这几天吃饭也花不了多少,不动用粮票就好,粮票可是硬通货,买啥都需要。
第二天,苏建国一家去了迎客饭馆,店铺不好找,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第三天,
苏蔚雁一直沉默,开口道:妈,我也想尝尝蘑菇面。
张秋莲剜她一眼:馋丫头,吃啥吃!什么便宜你吃啥,还蘑菇面,我看你像蘑菇。
苏蔚雁不满道:妈,你一直偏向我弟弟,我也不说啥,现在就咱们几个,昨天为啥不给我烧饼吃?
张秋莲来了气,大巴掌拍在苏蔚雁身上:翻天了死丫头,你还委屈?那烧饼我也没吃,你爸是家里顶梁柱,你奶奶是长辈,你一个丫头片子,吃啥烧饼?气死我了。
李改花不冷不淡瞅了一眼,也没劝:三丫头不懂事,是该教育教育,咱家日子紧巴,你弟弟还在上学,你得懂点事,为家里分担,等你妈给你找好亲事,就嫁人。
提到嫁人,苏蔚雁咬咬唇,她不想嫁人。
她妈不会给她找好人家的,她妈是啥人她清楚,只要对方彩礼给的高,她就同意。
两个姐姐嫁的不好,大姐嫁给了比她大六岁的瘸子,就因为大姐夫出的彩礼高。
大姐夫脾气不好,没少打大姐,每次大姐回来哭诉,她妈都会劝,说男人都这样,让大姐温柔体贴点。
二姐比大姐嫁的强一些,嫁给了同村的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和二姐两情相悦,开始她妈也不乐意,嫌对方家里穷,非要高价彩礼才同意。
后来没办法,二姐夫家里举债借了不少钱,凑齐彩礼送过来,现在二姐还跟着一起在婆家还债呢。
二姐夫对二姐很好,就是婆婆难伺候,再加上这笔彩礼,婆婆没少嘲讽二姐。
有了大姐二姐的例子,苏蔚雁不想嫁人。
就算嫁人,也得嫁给堂哥那种男人,当时她在院子看的清楚,嫂子烫到手,蔚冬哥立马过去看,温柔又细心,眼睛都透着心疼,这样的才是好男人。
苏蔚雁咬咬唇,犹豫片刻,坚定道:奶奶,我不想嫁人。
李改花气得够呛,巴掌伸出来:啥?不嫁人?家里好吃好喝供你十几年,你不嫁人?
苏蔚雁扬着头:我知道,你们想拿我换彩礼,给我弟留着娶媳妇,我就不嫁!
到了饭馆门口,张秋莲不想让别人看笑话:行了行了,先去吃饭。
闹了这一出,张秋莲给苏蔚雁点了一碗蘑菇面,额外还给她加了一枚茶叶蛋。
吃吧,死丫头,跟你奶奶吵嚷啥?没规矩!
那头李改花喋喋不休:生丫头就是不行,也不会为家里分忧,咱家够善的,生了丫头也供着,换成别人,早掐死了。
苏蔚雁含着泪,一声不吭,默默埋头吃面条。
李改花吧唧嘴:私营饭馆还是不实惠,这才几根蘑菇?
李改花叫来服务员:小同志,你们蘑菇面量小,蘑菇给的也少,给我添点。
康涛在饭馆这些日子,什么难缠的顾客都遇见过,他轻声细语道:您好,我们这里不能加面,每份面放多少蘑菇都是定量的,您看菜单,后面表明了蘑菇的量,要是您不够吃,可以再花钱点一碗。
还让我花钱买?我在国营饭店吃饭,都是海碗那么大的,面条都能吃撑,你们这么做生意不行!李改花纠缠道。
这蘑菇好吃,面条和面汤都鲜美,李改花还想吃。
康涛好声好气解释着,李改花还是闹嚷,老太太最会胡搅蛮缠,在老家,去供销社买白糖,她都能搅合的比别人多一捏。
康涛没办法,去了后厨问黄翠翠:翠翠姐,前面有客人闹事,非得加面加蘑菇,说吃不饱。
黄翠翠没犹豫,拒绝道:不行,咱们开店做生意,得有规矩才行,今天她加面,明天别人也加,生意还做不做?咱们明码标价,工商局来了也不怕,你去劝劝,不能给她加!
黄翠翠是三个老板之一,田馨没在她主事,既然黄翠翠这么说,康涛有了主心骨:我这就去。
李改花的面条没添上,服务员小伙子死活不同意,连隔壁的食客都说:我是老顾客,没见过张口添面的,人家开店做生意为的是赚钱,一分钱不收不是更好?
那可感情好,李改花咂摸咂摸嘴,没占到便宜,她心情不爽,把气都撒到孙女身上,骂道:死丫头,吃吃吃,给你买面条,买茶叶蛋,你吃的溜光,也不知道谦让你奶奶!
苏蔚雁满肚子委屈,李改花骂人难听,她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哭着跑了出去。
李改花不依不饶:脸皮子真薄,说几句就哭,真晦气,丫头片子不顶用,赶紧走赶紧走,这家啥饭馆,坑人,我再也不来了。
好不容易送走这桌客人,康涛松口气,去后厨给黄翠翠报信:翠翠姐,难缠的老太太走了,我看她家孙女挺可怜,奶奶和妈都数落,一口一个赔钱货,我都听不下去。
黄翠翠听着也来气,菜刀甩在案板上:闺女咋了?闺女也是她身上一块肉,丫头乖巧,我巴不得再生个丫头呢。
李改花出店门啐了一口:呸,什么破饭馆,糊弄人!
话说回来,蘑菇面是真好吃,就是有点少,李改花摸摸肚子:老二媳妇,咱们也不能总吃饭店,过日子人家没这样的,得想想办法。
张秋莲也发愁,来之前打好主意,住大嫂家,吃也蹭几天,好赖凑合着,现在倒好,住上招待所,吃饭得上饭店,张秋莲也心疼啊,一家四张嘴,多少钱够吃啊。
张秋莲撺掇:妈,要不,你还是回我大嫂家,你是她婆婆,没理由不留你,不然邻居吐沫星子都淹死她,我们去不成,你能去!
这几天李改花睡招待所也难受,招待所里阴冷阴冷的,还有股难闻的味,远不如老家舒坦。
李改花犹豫片刻,道:要不,我去住几天试试?他家还能整天吃高粱米窝窝头?怎么也得改善改善。
打定主意,当天李改花就收拾好铺盖卷,杀到了赵桂芬那。
李改花到的时候,一家人刚吃完饭,碗碟被端了下去,木桌上有菜汤点,李改花把行李卷一扔,板着脸说道:老大媳妇,我来你这住。
这通知的语气,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赵桂芬早有准备,田馨说过,奶奶还会回来。
刚开始赵桂芬还不信,这才过了两天,婆婆真回来了。
赵桂芬没抬头,继续擦桌子:行,有个小间儿空着,一会儿我换个床单收拾收拾。
老二一家她能拉下脸皮不管,这是她婆婆,只能应承下来。
李改花嚷嚷饿,小跑去了厨房,锅盖还是热乎的,她期待的掀开,傻了眼。
蒸红薯、高粱饭,吃剩一半的炖白菜片。
老大一家平时就吃这个?
李改花不相信。
省城生活好,听说一个月每人有一斤肉供应呢,到了过年那个月,供应量能涨到两三斤!
李改花不满意的问:老大媳妇,你家一点肉都没有?我嘴里没滋味,给我做点肉吃,也不用太费事,肉片炒白菜也行。
家里两个小的吃完饭去上学,现在只有赵桂芬在家。
赵桂芬和善的笑道:妈,你这就是说笑,你也当家过日子,知道持家不容易,每人不到三两油,这点油哪够吃?猪肉的供应都留着去买肥猪肉了,省城不像老家,这里人多,供应难抢,买肉得排好长的队,膘肥的一等肉受欢迎,肥肉炼成荤油,日常菜里放点荤油,不比单吃猪肉实惠?
赵桂芬顿了顿,又说道:妈,那种三等的瘦肉,条件好不缺油的人家才会买,败家!你让我炒肉片,我去哪找肉?我们家每个月的肉票都买肥膘了,看来老家日子比省城还强,炒瘦肉妈没少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