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乏得很,脑子昏昏沉沉的,田馨强打精神,意识到自己睡过头,连忙起床收拾。
赵桂芬早就做好了饭菜,对于田馨睡懒觉,似乎早就习惯了,她露出一个笑容:馨馨醒了?快来吃饭。
苏蔚兰很讨厌这个嫂子,她跺跺脚:妈,你就惯着我嫂子吧,谁家儿媳妇不是做饭干活忙里忙外的,咱们家倒好,娶回来一个祖宗!
田馨面上一哂,既然想留在苏家,田馨是想好好表现的,昨晚打定主意,今天早点起来做早饭,谁成想,这副身体习惯了多睡,早上还是起晚了。
田馨叹口气,万事开头难,毕竟还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想要扭转苏家人对她的印象也不易,谁让自己之前错的离谱。
赵桂芬瞪了女儿一眼,道:别胡说,没规矩。说罢盯着田馨的肚子,面露期待。
田馨看明白了,苏蔚冬回家待了一晚,赵桂芬这是指望她怀孕生孩子呢。
田馨扒拉一口饭,心道,孩子是不可能的,之前两个人的夫妻生活,都是田馨主动的,以后田馨会躲的远远的,注定要离的婚姻,哪里还会有孩子。
今天桌上的饭菜是用了心思的,主食是杂面馒头,三个煮鸡蛋,赵桂芬剥了皮搁在了三个孩子碗里。现在条件比前些年好了,但苏家条件一般,鸡蛋也舍不得经常吃。
鸡蛋白圆润光滑,田馨瞥了瞥赵桂芬,她喝着棒子面粥,碗里并没有鸡蛋。
田馨掰了一半鸡蛋递给赵桂芬,抿了抿干涸的嘴唇:妈,你也吃。
赵桂芬受宠若惊,一时间竟然没反应过来。
田馨又道:煮鸡蛋以后煮四个,大家一起吃。
赵桂芬眼前有些湿润,一大早她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儿媳妇不高兴,没成想,儿媳妇懂事了,还知道给她鸡蛋吃!
赵桂芬连忙点头:哎哎,我也吃,馨馨很懂事。
田馨问:蔚冬呢?
苏蔚兰嘲道:真难为你记得问,我哥一大早就去赶火车了,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哥那么忙,也不用非得回来这一趟
苏蔚兰的话没说完,被赵桂芬一筷子打在手背上:你哥嫂的事儿,你一个没结婚的丫头别跟着掺和。
苏蔚兰委屈极了。
自从田馨嫁进来,他们家就没有安生日子。苏蔚兰放下筷子:我不吃了,我回屋去。
见状,田馨叹口气,苏蔚兰对她的敌意不是一日两日了,倒也不能怪她,毕竟田馨的黑历史太多。
吃过饭,田馨抢着要洗碗,赵桂芬被儿媳妇的转变惊到了,愣在原地。昨天还嚷嚷着要离婚的人,今天咋抢着干活?
不过赵桂芬心里还是忐忑,生怕田馨有新的折腾法。
洗过碗,田馨打算出门,她计划去一趟知青办。
3.第三章回娘家要钱(修)
田馨已经回城大半年了,工作方面还没有安排下来,按照书里的剧情,田馨会有一份好工作,但却因为一些问题,让田静捡漏。
田馨想,事在人为,说不定可以扭转书里的发展轨迹,工作机会她能留住呢。
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本应该离婚的田馨,如今不也是没离吗?
知青办距离苏家不远,步行二十分钟的距离。
现在的代步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买一辆北京产的燕牌自行车至少要150元,不提钱,光是自行车的工业券就没途径拿得到。
知青办一排矮矮的平房,田馨的时候,发现知青办已经围了不少人,连大门都进不去。
今年从乡下回来的知青很多,国家有政策,要扶助城市安排知识青年就业,听说几个亿的经费已经拨下来了,这个消息不论真假,最起码,上面是没有放弃他们这些知青的,田馨想,工作早晚都能安排,只是会有优劣的差异。
田馨在人群里挤到前面一些,吵闹的声音令人头疼。
随后,听到有人喊她:田馨,田馨,快过来!
田馨抬头,前面的是郑小梅。郑小梅是和田馨同一批去大西北插队的,大家分在一起,关系很好,田馨是结婚后率先回城的,郑小梅比她要晚几个月办的病退。
田馨问:小梅,怎么这么多人啊?
郑小梅攥住田馨的手,把她往身边拉:国家前几天刚下政策,说要安排知青就业,大家听到消息了,所以都来知青办打听。
知青办这么多人,挤到前面也打听不到什么,田馨和郑小梅从人群里出来,郑小梅打量着她:怎么样,婚后生活好吗?
田馨道:就还行吧,你呢,什么时候回来的?
郑小梅垮了垮脸,道:别提了,我折腾的尿了血,才办了这个病退,刚回来一个多月,咱们一起下乡的朋友们都回来了,等有时间大伙聚聚。
这时有人搭话:什么聚聚,不喊上我?
接话的是冯耀庆,他家条件好,当时是第一批回城的。
冯耀庆长得高,皮肤有些黑,他笑道:田馨,小梅,你们也来知青办了?我刚才见到了吴科平和孙秀云,他俩先回去了。
他们这批知青被分到一起的一共六个人,只剩下一个钟霖没来。
郑小梅道:人家钟霖早就安排了工作,同人不同命,人家有个好老子。
冯耀庆来得早,消息比她俩灵通,国家确实下了政策,要安排知青就业,但回城知青实在太多了,只能逐批安排,知青办保证,说一定会想办法安排大家就业的,现在鼓励自己解决就业问题,知青自主创业,做点小买卖也行。
郑小梅道:做小买卖,万一哪天风向变了就成了投机倒把,再说,小买卖不体面,谁不想端上国家的铁饭碗呀。
冯耀庆也这么想,他爸在粮食局,如果他能被安排到粮食局上班是再好不过的,家里已经在想办法运作了,靠着知青办,工作得等到猴年马月?不过冯耀庆一向沉稳,哪怕是面对着昔日的战友,他也没透露,附和道:国家肯定会管咱们的,先安心等吧。
来了一趟知青办,田馨有了新的想法。
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了,田馨知道,以后的政策会越来越宽松,铁饭碗固然好,如果端不成,现在这个阶段,做点小生意不失为一个选择。
现在大家都是处于观望的阶段,小生意竞争并不大,田馨的打算是以后高考上大学,但在上大学之前,她也得自己攒钱,不然以后的学费生活费都没着落。
她是一个没有依靠的人,娘家靠不上只会剥削她,那个所谓的对照组更是衬托的她无比凄惨,至于婆家,早晚也得离开。
去年是回复高考的第一年,不过高考恢复是分地区的,去年他们省并没有恢复,算起来今年才是高考第一年。今年的高考七月已经结束,田馨最快只能参加明年的高考。
现在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阶段,田馨的文化底子并不牢固,下乡这几年,肚子里的墨水也忘了大半,如果想考上大学,她还得找个高考班上学才行。
无论田馨怎么选,赚钱都是当务之急。
田馨打算回家好好想想,再到街上转一转,看看什么生意成本低,容易赚到钱。
田馨叹口气,她手里的本钱不多,苏蔚冬每个月寄的钱大多贴补娘家,她手里只有三十块钱。
钱,钱是好东西,没有钱寸步难行。
算起来,这个月的供应下周一就能下来了,等领了粮食和票据,日子能相对宽绰一些。
田馨打定主意,离婚之前,她的粮食都交给赵桂芬支配,以后她不会再填补沈红缨了。
无论沈红缨是不是她的亲妈,田馨都不会再无休止贴补娘家,真正的亲娘,爱孩子的亲娘,也不会忍心一直搜刮女儿吧。
沈红缨以前说,田馨给的钱,她都替她存起来,等以后田馨需要钱管她要,她是怕田馨耳根子软,苏蔚冬给的钱都花在婆家人身上。
田馨明天打算回一趟娘家,管沈红缨要这笔所谓存起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