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杨却憨厚老实的挠了挠头,说道:向晚姐,我知道你想帮我,就不添麻烦了。
李向晚:......
不麻烦,真的一点都不麻烦。
既然决定买了,剩下的便是林家自家人的事了,大家很有眼力价的各忙各的,不在参与接下来的话题。
林母和林父对了下眼神,这才开口说道:立杨,我和你爸这些日子挣得还有手里攒的能有个五千。
我们也就这么大的本事了,你买房子,我们拉一把。
剩下的,就只能靠你了。说来,几个儿女,她们给立杨花的算是最多的。
再有钱,帮助的必然是其他几个儿女了。
立杨点点头,说道:爸妈,这钱算是我借你们的,也一样像我姐说的,还利息。
林母摇摇头,说道:你还你姐就行了。
我们这不用。
看林立杨还要开口,林母不耐烦道:给你姐写个字据。
等林玉竹开开心心收起字据,私下对林母笑嘻嘻道:老太太放心,保管不会坑你老儿子的。
林母笑骂了一句。
林玉竹出门就看见站在院子里一脸惆怅的马德才。
走过去,说道:这卖房子的老爷子似乎有点本事,要不明天你去找找他。
马德才有点质疑地说道:能行吗。总觉得不靠谱。
试试呗。林玉竹耸耸肩说道。
马德才一想,也是。
第二天积极地跟着林家人去了大爷那。
她们到的时候,大爷早就穿戴整齐,院里还放着行囊。
看到他们时,依旧老神在在地说道:走吧。
林母:......
不讲价,是真的难受。
可这老头玄乎的很,讲价又怕得不偿失。
林母一颗心纠结的不要不要的。
第416章您好,我是李向北的母亲
房子过户的很是顺利,并未生出什么波折。
小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也算是彻底在京城扎下了根。
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算是彻底拔除了一大半。
剩下的便是小儿子和老闺女的婚事要她们操心了。
出了房管所,大爷拎着行囊把钥匙给了林玉竹,说道:没事叫上亲朋好友去房子里聚聚,攒攒人气。
这一副老神棍的样子,让马德才起了心思,拉着大爷到一旁嘀咕了一番。
等两边散开,马德才还一副惊诧的表情,懵里懵懂的。
半月后,马德才按着大爷所说,去了指定的胡同收废品,不想真碰到一家卖房子的。
独门独院的小一进,给马德才喜的恨不得再去找大爷问问他的前途。
只是大爷已经云游四海,再见怕是难了。
这事让林母大感震惊,没想到老头还真是有本事的。
心下不禁欢喜,人家大师说房子好,必定是真的好了。
还有她闺女,肯定也能富甲一方。
这让林母高兴的几天没睡好觉。
林父:......
老两口在北京挣钱挣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
林二姐表示很惆怅。
三天两头写封信过来,问归期。
林母基本都是让林玉竹代写,各种忽悠自家闺女,快了。
也是这会林玉竹才领悟到,林母不自己写信,是因为写字不好看。
作为一家之主,是要有尊严的。
不能在孩子们面前露了怯。
对此,林玉竹好笑不已。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去的很快。
眼看着就要开学了,林玉竹张罗着给林立杨的房子聚聚人气。
林父要出去摆摊,又不是正经的搬迁,还是挣钱重要。
林母索性也不去凑热闹了,让几个小年轻自己玩,有她一个老家伙在,这些小年轻哪里放得开。
林玉竹要叫上招娣和来娣。
招娣笑了笑,说道:小竹姐我想带来娣去逛逛,顺便买点常用的东西。
林玉竹一想这姐妹俩为了挣钱因噎废食的,确实没怎么去城里逛逛。
也不勉强,点头说道:那路上小心点。
姐妹俩灿然一笑,显然很开心。
似乎因为生活有了希望,姐妹俩的精神状态明显不一样了很多。
原本热热闹闹的院子一下子空出来,林母还挺不适应。
休闲了半日,决定熬个汤喝。
因为厨艺突飞猛进的增长,林母现在还挺爱做饭,最近尤其喜欢做汤,小辈们还都爱喝。
这让她觉得特有成就感。
待汤熬得差不多了,林母听院子里有动静,还纳闷就都回来了。
出门一看,只见一位穿衣打扮颇是讲究的中年女子,头上盘着的乌发一丝不苟,气质端庄中带着一丝傲慢,站在院子中央,左右打探着。
从气质穿着就能看出,这不是一位身份普通的。
中年女子看到林母出来,明显审视了两秒,得体的笑了笑,开口说道:您好,我是李向北的母亲。
那个年代,街道办官小也是干部,林母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
一脸不露怯,客气地笑着说道:原来是小李的母亲啊,我还寻思是谁呢,总觉得眼熟。
小李长得像您,请屋里坐。
李母笑了笑,又盯了院子里的废料一眼,这才跟林母进了正房的堂屋。
母看屋内收拾的整齐,在林母客气的招待下,坐了下来。
林母倒了杯热水放到李母身旁,说道:我家有两个儿子收废品,院子就乱了一些。
李母看杯子干净光洁,客气地对林母笑了笑,听对方说儿子收废品,有一丝迟疑。
说来,李向北平日上学不怎么着家也就罢了,可一整个暑假,基本都在外面跑,李母隐约知道儿子谈了对象,年轻男女,这处对象也不见得就定了,开始没当回事。
如今看着儿子魂都快追随着人家去了,不得不重视起来。
便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在李母看来,只有突然探访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一面,这会误以为林母是儿子对象的母亲。
笑着说道:今日没打招呼来,是我唐突了。
以前只知向北有个女朋友,今天正好路过,寻思着过来看看。
没给您添麻烦吧。
林母笑着说道: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这些孩子上学辛苦,平日晚饭经常上我这吃。
说来您可能不知道我的身份,我是向北的女朋友的干妈。
我闺女和他们俩是同一批的下乡知青。
以前下乡咱没这个条件陪着,如今退了休,索性过来陪读了。
孩子们关系好。
我这平日里顺带着照顾下这些小辈们。
李母听了这话惊讶了片刻,不好意思道:真是不好意思了。
我还以为您是......
唉,我这儿子性子沉闷,从小就不爱跟家里说他的事。
在学校发生什么,都是老师给我说才知道。
如今处了对象,我这也是糊里糊涂的。
想着过来看看。
孩子们毕竟也不小了。
林母笑了笑,突然来访,多少是有点审视的意思了。
差不多明白对方不一定看好她家干闺女。
此时院里弥漫着浓浓的汤香,林母笑着说道:这汤熬好了,妹子来的正是时候,我给你盛上一碗,你尝尝味。
李母本想阻拦,奈何林母去的快,没来得及。
到了厨房,林母边盛汤边在那琢磨。
等回来时端着个大海碗过来,又给李母盛了一碗汤,笑着说道:您尝尝。
这些小辈们都挺爱喝的。
李母闻着香味就知道这汤必是不错,端起来,浅尝了一口,眼里有几分惊艳,真心夸道:这汤真是不错。
老姐姐手艺可真好。
林母嗐了一声,乐呵呵地说道:还不是因为孩子们学习太累,一个个点灯熬油似的读书。
这让我看着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