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书七十年代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囧囧有皮-(14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校长促狭一笑,好笑的摇头。

如今沈书记恢复原工作,成了一名公安。

想想章程的事,老狐狸的校长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也不认为林玉竹和沈博郡是戏弄他,相反还很理解。

对林玉竹的态度并未有半点改变。

有这么个好领导,林玉竹其实挺不舍的。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飞鸟终归入林。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日,官方正式公布恢复高考。

百万知青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王小梅激动的抱着李向晚和林玉竹直蹦跶,开心的说道:成真了,成真了。

因为坚信李向晚和林玉竹的话,王小梅和李胖子一直有避孕措施。

看她一直未有身孕,李母虽未说什么,眼里的焦急却给王小梅增添了许多压力。

好在,高考真的恢复了。

她们不用一直被困在乡下了。

王小梅激动到喜极而泣,还是林玉竹和李向晚给安抚好的。

得知恢复高考后,三人匆匆忙忙赶往到镇上的公社。

此时公社院里站满了,同是过来打探消息的知青,人人脸上都充满着希冀的神色。

既期盼又怕只是一场道听途说。

等确定了高考真的恢复后,公社充满了知青们的欢呼声。

林玉竹和李向晚都难得的跟着大家一起欢呼。

她们人生终于迎来了新的起点。

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符合参加高考条件的考生就有1200万余人。

在层层政审和各项筛选后,有570万考生能进入考场。

可录取率却只有百分之四点九。

也就是说,五百七十万人里直录取了二十七万余人。

其中的竞争力,可见是多么的激烈。

这届并不是全国统考,命题权下放到了各个省市。

考试时间也不大相同。

黑省定在同年十二月的17日和18日这两天。

林玉竹特意把这喜讯给林家去了一封电报,与家人分享喜悦的心情。

后院三人组便开启了挑灯夜读,备战高考的模式。

在选文还是选理中,林玉竹想都不想的选择了文。

上辈子学理她都快学吐了,建筑力学简直成了她的噩梦。

林玉竹不想再走一遍老路。

这时候的文科无论是仕途、还是文协都是很吃香的。

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颇高,林玉竹决定报考北大中文系。

曾经她听说老三届的中文系在大学都是抬头望天式的走路,想想都觉得很美。

李向晚也选的文科,她决定报考北大经济系,这是前世她父母一直希望她就读的专业。

只是她没听。

如今......

王小梅就有些纠结了,作为土著,她和目前的考生有着同样的迷惑。

不知道报哪所学校,也不知道报哪个专业。

甚至都不知道有什么专业。

不像后世,有详细的参考书,这会就是蒙头考,蒙头报志愿。

看林玉竹和李向晚都有目标,王小梅一脸茫然的看着两人,懵逼中......

林玉竹和李向晚这两个臭皮匠开始与王小梅讨论起来。

首先是考文还是考理。

文科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算一科)这四门,各科一百分,总分四百分。

理科就是把历史地理换成了物理化学,总分同上。

英语属于加试,意向语言类专业的可以参加。

也就是说,英语的成绩并不影响其它专业的录取。

王小梅地理是短板,物理化学那就更是短板了。

科目比较突出的竟然是数学。

林玉竹沉思许久,才说道:第一届高考难度不会太大,毕竟大家离开书本多年,复习时间只会有两个月左右。

文化水平又参差不齐,难度恐怕也就比初中毕业试卷难一点点。

王小梅咋了眨眼......

李向晚在一旁分析道:就是说,你对于初中课本的物理化学更自信一点,还是地理更自信一点?

哪个更有把握,选哪个。

王小梅痛定思痛,最后选择了文科。

然后二人说了下文科的专业都有什么。

王小梅竟然问道:哲学系,是学什么的?

林玉竹和李向晚......

也许是...更加宏观的了解这个世界?

李向晚.......

别问她,她也不知道。

王小梅听着这个专业似乎很神秘,思忖了片刻,鼓起腮帮,决心道:那我报哲学系。

北大哲学系。

林玉竹和李向晚相视一眼,深吸一口气。

林玉竹轻咳一声,说道:去了京城,你和胖子哥可就分开了。

王小梅正襟危坐,一脸神往的说道:我的梦想就是去看天安门。

能去京城上学,想想就阔气。

我是去上学,又不是跑了,只是短暂的分离罢了。

这点苦难算什么。

林玉竹和李向晚相视一眼。

那好吧......

这两年王小梅跟二人一直复习课本知识,在考场上,起点就站的很高了。

77年的北大各地录取线平均只有270分上下,这么低的分,让不少报考其他大学的考生与北大错失交臂,惋惜不已。

曾经高三时光,林玉竹的同桌还开玩笑,说自己要是穿越到七十年代,妥妥的能考上北大。

得知录取分数,林玉竹还自吹自擂的说道:她也能。

是以,一直把这分数线记在了心里。

对于王小梅报考北大,林玉竹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的。

便鼓励道:小梅姐果然是小梅姐,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

加油!

加油!

屋内一时传来三人的欢声笑语。

PS:可能是最近的陪伴太少了,我家小宝贝今天尤其的撵人,一码字就要抱,一码字就要陪她玩。

险些,两章都写不成~~~

我查了下文献,77年北大中文系、经济系录取分数高一些。

哲学系低,所以不厚道的安排王小梅报哲学了~~~~

第320章这二位就是在世恩人

得知三人备战高考后,沈博郡就打电话找关系,弄来了几套文革前的高考试卷,还有一些复习资料。

李向北也从京城那边邮来了不少的复习资料。

王小梅两眼发光,用她的意思来说,这二位就是在世恩人,她都恨不得赶紧把林玉竹和李向晚给嫁出去。

同时李胖子和沈博郡也开始复习。

林玉竹看他们复习的时候还以为二人也想参加高考呢。

后来一问,才知道二人没打算参加这次的高考。

随后沈博郡给一脸迷惑的她说道:政法大学今年不在招生之列,听了一些小道消息。

下次高考可能会恢复招生。

林玉竹立马就明白沈博郡话里的意思了。

这会北京政法大学还未改名成中国政法大学。

林玉竹立马讨喜的给沈博郡加油鼓气。

其实按他身上的功劳,家里人再帮着运作下,完全可以趁着学校不恢复招生前,保送进去的。

可既然选择自己考,就说明,沈博郡不想靠家里。

林玉竹之前就摸出点这个意思来。

她喜欢这样的沈博郡。

一段良好的情侣模式就应该是彼此之间相互变得更加优秀。

相比于林玉竹,王小梅最是高兴了,她都已经幻想跟李胖子一起去京城上学的场景了。

多少有点乐天派。

为了不让自家媳妇失望,李胖子恨不得把书本吊在脑门上,只要有空就看两眼。

论刻苦努力,他比谁都努力。

在李胖子的努力下,李母也不阻拦儿子和儿媳妇高考。

孩子们越优秀,对她们老人来说,不更涨脸面。

有些人家的老人就反应不过来这个道理。

许多因为儿媳妇、女婿要高考而闹的。

就说善水村,在当地成了家的知青们,家里现在天天打架。

为的就是不让她/他们高考。

凤凰一旦高飞,还会回来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