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想了想,又说道:再说这做饭的锅也是我们几个老知青一起花钱置办的,这锅碗瓢盆跟你们也没什么关系,菜也不是你们种的,还想管着我怎么做饭?脸呢?越说越觉得自己真棒,能这么快的找到理由。
这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相反噎人的很。
林玉竹看了看几位老知青,一个个都默不作声,估摸王小梅的话没几分水分,心里砸舌,也不怪王小梅欺负她们,懒、还怂。
她也看出来了,王小梅对自己是明明白白的,一点不亏待,她偷懒都是对别人,看她上了一天工能拿十个工分就知道了,她并不是个懒的人,关乎自己口粮一直都是认认真真、明明白白的。
弄不好这些男知青一年下来还没她工分多呢,这菜园子她精心打理也就不奇怪了,毕竟指望别人她可能都吃不上菜。
菜是人家的、锅也是人家的,林玉竹还有什么可说的,无语望天,一想这也是个机会,那这样,我单分出来吃,就不跟你们掺和了,你们重新分配怎么做饭吧,我的口粮我单独拎出来。
如果林玉竹没记错,原著的剧情男女主后面也单分出来吃饭了,她有些纳闷这次这二人怎么没出头的意思。
既然牵头的是她,林玉竹懒得跟王小梅在这勾心斗角,大家能吃一锅饭就一起吃,吃不成就分开,没必要为了吃饭还上演一出甄嬛传,太累,她这辈子就想简简单单的过个小日子。
我也单分出来。李向晚趁机说道,然后继续低头吃着窝窝头。
李向北抬头看看大家,少言寡语的说着:也不用做我那份。
这二人没多说什么,其实意思大家都差不多明白,虽说单分出去吃,却没有和别人在搭伙的打算。
王小梅看林玉竹三人要单独分出去吃,撇撇嘴,好像她欺负人了似的,既然当她是恶人,也不能白白占了名声,那这菜园子里的的菜可不能白吃。
王小梅把话说在了明处,三人也不会装糊涂,都欣然接受了。
今年是这样了,这知青点的地可不是你一人的,明年我们要种菜你可别弄幺蛾子。林玉竹一脸严肃的说道,有些话是要提前说明白的,对王小梅这种人她着实不放心。
王小梅撇撇嘴没反驳,她又不傻,这院子她也不敢独占了。
在菜的这方面林玉竹自然不担心,这会儿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一院子菜,花个几分钱就能买上一筐,再说她还有系统,稍微的从空间里偷渡一下,在和村民买点,坚持到明年问题不大。
只是男女主提出单吃饭,那这做饭总不能挨个排队做吧,灶就那么一口,这排队做饭显然不现实了。
夏天还好,可以在院子里搭个简易土灶,这冬天是肯定不成的,不说生不生起来火,就是冰天雪地的,一顿饭做下来,人都得冻成冰棍。
这是个问题,林玉竹暗自琢磨起来。
锅就这么一口,想单独出来吃那就只能自己再弄一口锅,大家都明白。想出来吃拿什么买锅,不说有没有工业券,就是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锅在普通家庭也算是大件。
张艳秋身上本就没有多少钱,再看林玉竹和李向晚并没有搭伙的意思,她更不敢轻易开口说分出来,若是跟别人搭不成伙,她又没能力自己置办出一口锅来。
王小梅看着中午叫的最欢,说着不能吃辣的张艳秋,阴阳怪气的问她:你不单出去吃?跟我们吃想不放辣椒是不可能的,话我可提前给你说好,别事后在来跟我嚼舌头。
张艳秋紧咬着一嘴牙,恨不得把王小梅吞了。
王小梅冷哼哼一点也不怕张艳秋那恨不得吃人的神色,香喷喷的吃着菜,一脸的得意。
倒是周楠吃着炖菜没什么反应,看来应该是能吃辣的。
这倒是让人挺意外的!
张艳秋找不到盟友,她本来有意无意的看向李向晚,想着二人之前关系不错,没准能拉她一把,奈何全程只看了个脑瓜顶,不禁又把希望放到林玉竹身上,望像林玉竹的眼神充满了期盼。
林玉竹看她快要开口了,咧嘴一笑,我不打算搭伙。她一向不怕得罪人的。
林玉竹可是打算吃小灶的人,跟别人搭伙还怎么吃肉,三天两头的拿出鸡和肉那不是招人眼么,再说这肉就过不了明面,她一直都是打算闷头吃的。
又回忆了一番剧情,心里已经有了成算,这会儿是指定不能和别人搭伙了,她要趁此机会彻底单分出来。
第16章送礼
许是作者为了女主这个亲女儿,文中有一段剧情是村长在这次接知青的时候,公社领导暗示过几个村的负责人,秋收前还会有一批知青下乡,具体多少不知道,反正每个村都得领回一两位知青回去。
善水村就这么一个知青点,这几年来了不少知青,一开始也没个知青点,就安排知青们和村民们搭伙,前前后后发生了不少鸡毛蒜皮的破事,日子久了村民们说什么也不肯接收知青进家里住了。
没办法才弄了个知青点。
多亏是有一部分知青们先后的都在当地成了家,不然这会儿知青点根本接纳不了新来的。
新来的一批知青一住下,哪里还有地方住,村长跟公社的领导说他们村是真的没地方住。
可人家就回了他一句话,要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当然公社这也能给点贴补。
可贴补多少大家心里有数,反正不会贴补出一套房出来。
那这再盖个房给知青们住势必要村里出钱,村长差点原地爆炸。
善水村村民差不多是由三大姓氏家族组成的,从村长赵福贵、大队长王天祥、会计李旺盛这几个村领导就能看出村里的三个大姓氏,也不难看出这三大姓氏并不和平。
村长赵福贵心里苦,说不出来,想想其他村子不是只有村长就是只有大队长,在整个村子里基本就是一言堂的存在,十分有威望,可他呢...做个啥都要和另外两个人商量,处处掣肘。
可想而知这拿队上的钱给知青们盖座房子,不是什么美差。
村长最怕的就是大队长会说他收了知青们的好处才张罗盖房子。
村民们可不管什么政策不政策,他们只知道队里的钱不能花在外人身上,这一个弄不好他就是里外不是人。
越想村长越闹心,一连几天的在家唉声叹气。
村长媳妇儿有点看不下去,说着:再有知青过来,你让王天祥去接。
这谁接谁安排,总不能什么事都指望着村长吧,他一个大队长干啥吃的。
村长没好气的哼了一声,你当他傻?这每年公社开会都是他去顶着,咱们村每年交多少公粮不都是他在周旋,我把知青推他身上,他就能把这活推我这来。
他是大队长本来就该管这个。村长媳妇有些不服气的说着。
这每年公社秋收后都会开会,商量着各个村来年能交多少公粮,有那不大聪明的村一被激立马就立了个军令状,弄的村民一年都要勒紧裤腰带,没少骂。
这不去年,上河村就因为大队长脑子一热,全员跟着勒紧裤腰带,这年年开会,年年都有村里上当,村长可不想管这一档子事,一个弄不好就成了村里的罪人,不想得罪村里人,弄不好又把领导给得罪了。
怎么想都不是个美差。
你懂个啥,依你那说法,我还是村长呢,知青不更该归我管了。
村长媳妇儿被说的一噎,白了自家老头一眼,也不多说了,心里却嘀咕着,这些知青来不就是为了挣口粮的,怎么就不是大队长的责任了。
到底没明面上说出来,两口子闹的有些不愉快。
这时就听门口传来脆生生的声音,村长在家么?
老两口顺着声音一看,就看到林知青站在门口往院里望着他们,二人相视了一眼,都疑惑着这林知青过来是要干啥?
村长媳妇儿看着林玉竹手里还拎着东西,赶忙热情的迎人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