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嫡妻为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魏先森-(10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然后那两位又买了七八个丫头,十四到十八的都有,都要好看的。也全签了死契。

七八个丫头?安韶华喃喃地说。

本来就三十大几号人了,这回又来了七八个,他当是在做什么,摆这么大排场!当心

流光!安韶华打断顾銛的牢骚。凑近了顾銛耳朵小声说:暗卫不知在何处,有些话切不可宣之于口!

别说是背着人,就算当着皇

安韶华急急捂住顾銛的嘴:你省省吧!祖宗!说完看向马军。

马军赶忙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他们带着银子又去了俞家班。最后租了一个院子把丫头们安置进去,小厮倒是带回府衙了。说完就要告辞。

安置到院子里?安韶华跟顾銛四目相对,都是满眼疑惑。

也许马军踟蹰了一下也许只是想要□□一下再带上。

马军说完了事儿,赶忙告辞走了。

为什么买来的丫鬟要□□,小厮就直接带回去了呢?对于马军的推测,安韶华并不大赞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蔡仲康并不是要那么多丫鬟伺候的麻烦性子。

正想着,立秋来了。

这回立秋是在门口经通报进来的,顾銛倒有些失望。他以为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要像玩找不同一样在身边各个地方找到暗卫,找到才能跟暗卫接头。哪知道人家直接从门上进来。

立秋出场方式让顾銛有些失望,带来的消息却是及时雨一般。

原来蔡童生病不能伺候,蔡仲康的确让李赞的小厮帮忙买几个人,却只是让买两个机灵的小厮,每个给了十两银子,签十年的契。

十年?顾銛先发现不对,不是死契?

二重契。安韶华见惯不怪。死契在李赞手里,那两个小厮生是李赞的人,死也得李赞说了才能死。李赞又做个十年契,把他们放在蔡仲康身边。

这样也行?顾銛又问。

安韶华给他使了个眼色,说过后再说。立秋亲自来,只怕还有事情。

果然,立秋是想为安韶华救秋分而道谢的,顺便说从今后安韶华给刑部的信也可以从暗卫的渠道走,要比正常驿站快上一半。

事急从权,安韶华也不多客气。让暗卫穿回话去,请刑部派两个得力的仵作来。说完这些,安韶华又吩咐立秋,去看看刘伯在做什么。

送走了立秋,安韶华跟顾銛解释什么是二重契。

就拿眼下的事儿来说,虽然银子是蔡仲康出的,但卖身契在李赞手里。所以这两个人归根结底是李赞的人。如今李赞把人明目张胆地放在蔡仲康身边,于蔡仲康看来,这人是自己买的。

顾銛马上就明白了,李赞是要对蔡仲康下手?他有点担心蔡仲康不是李赞的对手。

安韶华想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觉得未必,也许只是未雨绸缪。

啥?

李赞此人,心思歹毒。

顾銛咧嘴啧啧几声,一时间心里感慨万千。李赞这个人真是一个字,坏!

损人不利己的事儿都干。心思歹,心机深,心眼多,心还坏。当他的同事、同学、发小只要跟他沾上边,感觉都惨兮兮的。怎么会有这种人呢?对了,他还有偷窃癖。哎呀,真是,太糟糕了。

安韶华却想起一桩往事:李赞十三四的时候,亲手逼死了自己的庶长兄。

什么?

安韶华把当年的事情给顾銛细细说来,听得顾銛一阵泛冷。那可是他哥!在顾銛看来,庶兄跟现代的私生子性质完全不同,庶出的兄弟姐妹,也是血脉相连的。

李赞为人如此,皇上还同意让他做三皇子伴读?

当初太后跟李妃娘娘都属意于他,虽然皇上为三皇子安排了蔡仲康跟赵山河。赵山河也回宫伴驾三四个月,不过最后还是换上了李赞。

赵山河,是已故的赵老将军的嫡幼子,赵将军亡故之后,赵山河接手了十万赵家军,在平西军中任正四品将军,年轻有为。单从家世上来说,赵山河跟蔡仲康二人恰好一文一武,给三皇子做伴读正正好。可见皇上为三皇子思虑周详。

可惜太后要的,不是周详。

第160章登船

那当年太后为什么没有选李赞跟赵山河为三皇子的伴读?顾銛忽然想到另一种可能。

安韶华看了顾銛一眼,顾銛解释道:你看啊,太后他们明显是想安排李赞做三皇子伴读的。李赞是文,正好赵山河是武。多好?蔡大人直到如今也才是个侍郎,怎比得上

李至廉又是本家,还是尚书,权柄在握,对三皇子忠心不二。比蔡仲康好,是吧。安韶华挑眉说,太后未必没有这样想过,可皇上会这样安排吗?

顾銛闻言反倒呆住了,半晌才说:皇上是真心看重二皇子的。

别的皇子都是两个伴读,一文一武。太后想用李赞,皇上就换下了赵山河。可见皇上心里一直有杆秤,绝不会多一分。

唯独二皇子四个伴读,各个家世显赫。

正说着,有人敲门。

立秋来回话,说刘伯正在独自喝闷酒,已经是酩酊大醉。还对月跪着哭,一会儿将军一会儿公子地说胡话,说什么老奴愧对将军。九泉之下也无颜面对刘家列祖列宗。

不必跟着刘伯。你且先去吧。明日一早我们要去船上查验,暗卫最好有两个能写会画的跟着。

打发了立秋,顾銛才想起刚才想问的话。

我见你跟刘伯很是相熟,为何

你问我为何不答应刘伯的请求,为何要让立秋去探查刘伯行事?

顾銛的确觉得说不通。照理说刘将军是二皇子的舅舅,跟安韶华他们是一伙儿的,怎么安韶华看起来还在防着刘伯?就算多年前刘家行事偏差,如今刘家只剩刘将军一人,自然是能帮就帮,母家强了二皇子将来才多一分保障。

这事儿。安韶华记得清楚,上辈子刘将军至死都是一个人,未曾娶妻,却有过几个妾。也生了几个孩子,只是庶子都未能继承家业。二皇子后来失势,跟母家已经朝中无人也是分不开的。

如今朝中局势动荡,此时请旨赐婚,是要让皇上记得还有这么个人。刘家远离权力中心多年,想要挽回圣心需要一个机会。郑家刚被斥责,此消彼长,李家刚刚得意半年,这回李至廉又被下了昭狱,大约是不中用了。这个时候请旨赐婚,也许赐婚在其次,请旨才是目的。

见顾銛微微点头,安韶华接着说:再说,皇上很少给臣子下圣旨赐婚。一般都是宗室。就像安国公,圣眷优渥,位高权重,圣旨赐婚,赐的是成安公主。

这顾銛想举几个例子,挨个想过去才发现,据他所知皇上亲自赐婚的都是宗室。像他跟安韶华这样的臣子间联姻,都是李妃娘娘赐婚。甚至这么多年下来,皇后赐婚的竟然只有两桩,还都是郑家的女儿。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