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嫡妻为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魏先森-(9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当然,箱子可能是栽赃,尸体旁边发现的蔡仲康的半截玉簪跟龟甲也可能是栽赃。但是那枚闲章呢?再说发现尸体到有人告御状,前后一年有余,谁栽赃别人能隐忍这么久呢?

安韶华几度暗访也没能找到新的证据,虽然有一些细微的疑点,却也不至于情理不通。就拿那半截玉簪来说,蔡仲康说那玉簪是一次狩猎时丢了的,并不知道怎么出现在死者身边。但这个证词不予采信,毕竟只是口说无凭。还有,有个死者从被绑到发现尸体,中间有将近两个月时间。而那个死者被掳走第三天,蔡仲康祖母去世,他父亲带着他们兄弟三人回老家丁忧,三个月后兄弟三人回京。这么说来,蔡仲康也许没有犯案的时间。可最后结案的案宗上,却把这个写成掳走死者之后,家逢剧变,无心凌虐,最终将死者活活饿死。。但案宗中所有的验尸格目里,除了几具白骨,其余都不是饿死的。谁能从白骨中看出,是不是饿死的呢?森森白骨,又已经入土为安了。安韶华不相信死者一定是饿死的,同样也不能说一定不是饿死的。

可惜他还未能弄明白蔡仲康一案,自己就先被流放了。

重生之后诸事繁杂,等安韶华想到蔡仲康的时候,算来距最初的死者遇害不到两年。安韶华看案宗,看验尸格目,死者惨状犹在眼前。他觉得依照前世那个案子的程度来看,凌虐之癖不是刚刚养成,应该有几年了,所以再往前推几年,才是案子真正开始的时间也就是现在。

早在安韶华去沧州之前,已经让高信立暗中注意一下蔡仲康,至今也没有什么特别。

蔡仲康三年前已经成亲,育有一女,妻子已经又有孕了,算算日子,蔡仲康这一离京,等回来第二个孩子都快满月了。据说他每天对着妻子的肚子叫儿子,安韶华听闻真想告诉他一声,还是女儿。他要生够四个女儿,才能有一个儿子。有两个妾,都是蔡夫人带来的陪嫁丫鬟,开了脸伺候在房里。蔡仲康此人并不重欲,除了当值很少出去应酬。偶尔跟着同僚们去吃酒,宵禁前也一定要回家的。

上辈子那些个受害人,现在大多只是十岁上下,除了一个现在是蔡家的外院洒扫丫头之外,其余的都在家中。

忽然三皇子说要跟他们同路去北疆,安韶华直觉这一路不会太平。

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安韶华也无意说太多。跟顾銛商量的时候,也只说听到些风声,蔡仲康有凌虐之癖,或许还有人命牵扯。顾銛却难得的没有暴躁起来,而是笑吟吟地说:要说是李赞或者是三殿下,我还是信的。蔡仲康?他神神叨叨的,迟早出家。

安韶华何尝不曾这样想过,上辈子他曾经暗中调查过三皇子跟李赞,三皇子虽然性格暴戾,却只是杖毙犯错宫人而不是凌虐。李赞娶妻之后,纳了几房妾室,子孙繁茂,没有听说过什么不堪传言,细查之下也没有端倪。

可上辈子蔡仲康那一句爹,我没有。连日来总是炸雷一般响在脑中,安韶华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跟二皇子借暗卫。关于蔡仲康的传言,二皇子跟顾锋表示完全没听说过,但也对安韶华没有起疑,二皇子很痛快地将秋分借给了安韶华,言明现在暗卫都有任务,等做完手头的事情会让他们追上安韶华他们的。

安韶华叩谢拜别,二皇子有些担心。三皇子此人不是个能容人的,安韶华跟顾銛这一路少不了要受气,安韶华还好,只怕顾銛那个性子要吃亏。二皇子只说:遇事一定要保全自己,只要人还在万事都能从长计议。

顾锋也是千叮万嘱,若是有事不要瞒着别人自己解决,且不说别人,绥州的刘将军跟平城的顾老公爷一定会为他做主的。

等秋分说完蔡仲康这一天的事情,就出去了。安韶华跟顾銛对视一眼,总觉得还是要再多叮嘱顾銛两遍,千万不要惹了这位殿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梅子湖。

其实我觉得,写文其实就是个寻找同好的过程。

文的节奏、措辞、情节设置、人物互动,都是作者反复推敲之后觉得最合适的。但是这个合适并不是最好的,而是在那个情况下,那个性格的那个人物,就该那样做。

读者在看的时候,觉得合胃口,那就看下去,一章一章,一本一本。要是觉得真的忍不了,可以走,也可以留言骂。个人选择,难说对错。

但是被喷的时候,有人维护,真的是特别特别感动呢。

第150章助兴

流光。安韶华给顾銛倒了杯去火茶,诸事繁杂,要适当放权。

顾銛咕咚咕咚喝水,拿白眼翻他。

安韶华也不恼,小声说:此番出行,你是主将。做好了也许不会有赏赐,但是一旦有不周全之处安韶华看顾銛表情不对,急急转了话头。护送公主不同于行军打仗。你这性子,得收敛一下。

我!顾銛气急,声音有些大。抿着嘴深呼吸两下,像牛一样用鼻孔出气,吹得呼呼响。

安韶华觉得他这个样子着实可爱,赶紧把人搂在怀里,给他顺着胸口。

顾銛再开口,声音里有些许的委屈:我还不够收敛?还不够?成安公主,我的继母,人家他么的还是个女人,一点儿麻烦不给别人找啊,你看看,顾銛伸出手,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数,东西,人家自己准备好了,都不用你搬。上船,让上就上了。上了船,让去哪住去哪住,该干嘛干嘛,到现在,连船舱都没出来过。除了丫鬟去厨房要吃的要水,啥事儿都没整啊!那还是个女的,公主!论理儿我得叫人家一声:娘!顾銛说着浑身都气得直哆嗦,指着前方。再看看那位。领的是押送粮草的差事,还怕苦怕累,公然抗旨,有本事抗旨,有本事当头对脸地抗啊!我敬他是条汉子,他还非得偷偷摸摸上我的船。他干嘛要跟我走?我欠他了?可我能不带他吗?不能。那他就省点事儿,可你看看他,上船,不在渡口,非要自己找地方。你说你不敢再永安京地界上明目张胆地阳奉阴违,行,算他识大体,知道给他爹留点儿面子。那就直接去沧州的渡口,明儿一早我接他。可你看看他,刚出永安京,就那么站那儿得给他搭一个渡口,还得请~还得反复请~就好像我多想让他上船一样。矫情!贱人就是唔!

安韶华赶紧捂住他的嘴。心里直喊祖宗。小声说小心隔墙有耳啊!

顾銛瞪着眼睛,满眼的不屑。安韶华心想,这小祖宗的气儿看来是消不了了。果然一放开,顾銛说:谁还不是小公举呢。让开!说完站起来,整了整衣衫。安韶华赔笑又顺气,终于哄得顾銛不那么生气了。顾銛深吸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说:职责在身,我得去安排两位公主用膳了,失陪。

安韶华无奈,他知道顾銛在人前做样子已经压了一肚子火,他要是硬要顾銛再房间里也不能说两句解气的话,只怕顾銛要涨成吹肚鱼。

顾銛出去了,安韶华把福贵叫进来,开始起草平安折子。他们这一路先是走水路到绥州,然后走陆路到凉州。在凉州休整几日之后,北上平城。只是不知道顾老公爷是在平城的镇北将军府,还是吹城的顾府。

那都是后话,现在先计划这一路行船,在哪里停靠在哪里上补给?一船的人吃喝拉撒都得考虑。往来州县,即便是朝廷的银子去采买,也得有的卖才行,总要有人先行协调。

好在眼看入冬,再往前走走过了凉州之后就不必带着活的鸡鸭,只要将生肉裹着冰放好就行。只是现在还不行。下面一层舱室,除了准备好的日常吃食,还有太后赏赐的三十只羊,七十只鸡。太后说公主毕竟是女子,此去千里,天寒地冻,总要多吃些羊肉暖身暖心。

安韶华微微点头,太后出手自然是不同,让人挑不出错来。寻常人家儿女远行,母亲给准备行李是有的。这几十只羊几十只鸡一路一刻不停的喊,太后的贤名也就宣扬出去了。

这么说来,安韶华似乎看到李赞赶着几个马车进了下舱放活禽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三皇子自带了口粮。转念一想,三皇子正在气头上,他带不带口粮自己不必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