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既然一直捂着盖着,好些年了,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让人看见,还让李至廉看到?这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止一个孩子,皇孙,藏着养大
给我说说近日里的新鲜事儿吧。我隐约听过那么一耳朵,景阳侯世子跟那抚安侯世子怎么了?
李至廉愣了一下,把自己知道的这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从当时的情形到现在的传言,还有继后的态度都说了。说完见太后不说话,他便也沉默了,过了半晌才说:姐姐,二皇子已经有了子嗣,三皇子这里得抓点儿紧
糊涂啊!你糊涂!太后伸出一根手指恨不得戳烂他那冥顽不灵的脑瓜子。你当这是哪儿!这是皇宫!你说的是皇家血脉!普通人家还要分个嫡庶,那些个妾侍尚且有个三六九等,更何况天家!
这就是了啊,姐姐,李至廉猛然间像是想起了什么,姐姐,你想啊,二皇子尚未婚配,这个孩子甭管他多大,他都是身世不明,将来
你闭嘴吧!太后捂着脑袋,死命得捶手底下的桌子,喀地一声轻响,手上的一个玉镯子断成了两半。敏行姑姑赶紧上前拿出个帕子把断了的镯子包起来,太后最后看了一眼那个镯子,赶苍蝇似的摆了摆手。敏行姑姑便告退了。
姐姐,赶明我找个御史上个折子,参二皇子个修身不正,参顾锋一个扰乱皇室血脉李至廉看敏行姑姑走了,赶紧凑上来小声说。
闭嘴!!从前倒是知道你蠢,却从未知道竟然是这般的蠢!太后气得直喘气,好半天才缓过来。这不怪你,血脉身份这些总还算是内宅的事情,从前都有母亲来做,后来有崔氏、小崔氏。太后抬头看着门外,天光正好,吹进来的风却泛着丝丝凉意。花园里安静的没有一丝人气,她却知道就算站在外头,也看不到外头。那么高的宫墙,圈出来巴掌大的一块四四方方的天,就是她的天地了。自打十三岁入宫,只出去过几回,每次都是那么多人簇拥着,头顶上一个接着一个华盖,哪里看得到天。兴许是老了,这几日身上一直不利索,心里也总是堵得很。
你当你是在说谁?太后幽幽的说,二皇子做了什么,顾锋做了什么,他们算不算修身不正,这个孩子是不是皇室血脉,这些事轮得到你说么?你算个什么东西!
姐!怎么你也这么说我?李至廉一下子有些气恼。
还有谁这样说了?
李至廉便说了在宫门口跟樊成良那一番对话。
太后听了,半晌没说话。闭上眼睛慢慢思量,过了好一阵儿才说:皇上此举,大约是想到了几位皇孙的身份的事儿。这事儿啊,还得从这两个不成体统的世子身上下手。
姐姐,你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没有说话,心里想了许多事情。
前些日子林楠莫名其妙地失了圣心,虽然官职不变俸禄不变,可皇上却不再倚重他。太后以为,皇上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这次沧州失利,看起来是二皇子在肃整沧州,针对的是郑家嫡系,其实好些个官员都是李家这一派的。虽算不得伤筋动骨,但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太后让李妃告诉三皇子,千万别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可一直龟缩总不是个事儿,现下急需一件事情向皇上示好,可巧就有了。瞌睡就有人递上枕头这个枕头能不能接?
郑氏前不久折腾什么《女论语》的事情,让皇帝生了好大的气,七皇子被他母亲逼着天天在皇上眼前晃悠,也让皇上申斥了几句。如今
这郑氏还是不消停,又揪住了景阳侯世子跟抚安侯世子的事儿不放。本不是什么大事,放到一般世家关进祠堂尽管打死就是了,可偏生这两人都是独子独子?
太后猛地坐了起来,李至廉赶紧坐正了等着太后训话。
顾家几个孩子啊?
啊?
顾石有几个孩子,几个嫡出几个庶出?
两两个,都算不上嫡出。
这么些年,还就那两个?男人生的?
是。
成安嫁过去几年了?
五年。
五年无所出?
祖宗规矩将在外那个家眷在、在京。看到太后表情着实不好,李至廉越说越小声。
啊,关窍在这儿呢。太后苦笑了一下。在这儿等着我呢!
太后细细吩咐了,李至廉这才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用官场上的话,这就是定个分寸。
这事儿的确看似没有先例,但是有个现成的后例二皇子。往常办案要循先例,这一回倒要先思忖后例了。皇上要认皇孙,必然是不愿让严惩的,为了皇孙的身份,可能还想让顾锋当二皇子妃。
二皇子是元嫡长子,顾锋是安国公长子。顾锋若真是个女子,当真是一桩天赐的姻缘。话说回来,千仞人也有嫁人的,顾銛不就是这样么。可顾銛嫁人之后,顾锋成了安国公的独子。这独子倒不是不能嫁,眼前这两位世子不都是独子么。
李至廉猛然想到,怪不得顾锋御前行走,却从未有过一官半职,敢情皇上早就想过了!
想到这里,李至廉又想明白一件事情,这些年顾石从未给顾锋请封过世子,看来顾石也是知道的。
竟然是如此。枉他还一直以为二皇子不得圣心,原来自己真是个傻的。
两位世子的事儿李至廉早就知道,只是他被沧州官场上的事儿扰得心神不宁,根本没细想过这事儿,爱他们死活跟自己能有什么关系?可如今太后给他说了,他就明白了。食君之禄自然要忠君之事,既然皇上有意要成全一对有情人,他们就是肝脑涂地也要促成这绝世姻缘啊。
第145章夫人
李至廉从宫里出来,连夜去了林楠家。
次日,皇后娘娘又将景阳侯夫人叫进宫里,语气颇重地说了几句,让她去抄经书去了。
太后知道了这件事,嗤笑一声:果然是破落户,给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儒学世家,你瞧瞧这些做派!不过是得了宠的姨娘磋磨通房的手段。无端的惹人笑话!
一旁的敏行姑姑笑着接话:是啊,奴婢听说民间大户人家的正室太太,都是要做贤德的。看太后的表情,知道自己这话说对了,敏行姑姑便继续说下去:郑家跟刘家比,总是落了下乘。
太后看了敏行姑姑一眼,敏行姑姑赶紧笑着打了一下自己的嘴。
哼!刘家那个也不是省油的灯。说完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太后自顾自冷笑出声。所以说啊,皇帝是个心里有成算的。谁都别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动手脚。你看吧,刘家动了顾家,现在刘家在哪儿呢?
是啊。敏行姑姑赶紧接话。
不过这堂堂侯夫人,在宫里抄书。真是不伦不类。
要说这景阳侯夫人也是命苦,夫君是那样一个阿斗式的人物,儿子又是这样一个浑的。偏生
他原不是这样的。太后怔怔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