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嫡妻为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魏先森-(1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菱嬷嬷,阮府究竟出了什么事儿?安韶华问。

谁知菱嬷嬷竟愣了一下,言辞间颇有些闪躲回爷的话,这个阮府的事儿,大约大约是阮老爷私自纳妾。

安韶华点了点头,说还是让欢喜跟你们走一趟吧。说完,也不待菱嬷嬷说什么,转身便走了。

一进刑部,高信立就黏黏糊糊地靠上来,拱着手一口一个小叔父大喜,给小叔父道喜了。安韶华少不得跟他逗趣贫嘴来往了几个回合。

这高信立不是别人,正是那朝霞公主改嫁的鸿胪寺卿高书永的长子嫡孙。按辈分叫大嫂舞阳郡主为姑姑,依理称安韶华一声姻叔父,如今调笑起来叫一声小叔父也不为过,何况此人比安韶华大一岁,虽生长在那样极严苛的家里,谁知却养成个最爱闹不过的性子。

这满平安京的大小事,没他不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打听来的。两人人前调笑,走进安韶华平日里处理公务的房间,高信立就变了个八卦脸唯清,唯清,让我猜猜,你可是为了阮家的事烦心?

阮家什么事?安韶华不动声色。

不是阮家,难道是景阳侯府的事儿?

来来来,都说来听听。这个小狐狸,安韶华笃定,如果再装模作样下去,高信立能吊着他的胃口到头儿。

看安韶华想听,高信立马上换上一副大爷样来,上茶!

安韶华随手倒了杯水,啪的一声墩在高信立面前。高信立咂了咂嘴等贵府老太君寿宴,顾二公子会不会登台娱亲?

会!

哪天?

等你来了,我去跟他说。

好嘞~这一声吆喝,听得懂的人会发现,跟那八仙楼的小二是一个调儿的,要是再加一句,擎好吧您呐,那就更到位了。这高信立眼睛一亮再来两坛醉仙酿!

你别总问我要醉仙酿,你想吃自己差人排队买去!这醉仙酿是八仙居自己酿的酒,年成不同,时多时少。多的时候每日限供,少的时候千金难求。今年安韶华不好这口儿,确实不知道如今这酒好不好买到。

切!高信立牙尖发出一声轻响,还是凑了上来。你想先听哪个?

听说你家老太君寿宴的堂会,请了玉堂春?高信立略思忖了一下,便开了口。

这景阳侯府庄子上的命案一出,京兆府尹很快就派人分两路,一路去了京郊的庄子上,一路去了景阳侯府。

在那庄子上,发现了一个本不应该在那里的人,小玉楼。

说到这里,高信立跟安韶华交换了一个眼神。高信立凑近了,压低了嗓子继续说。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景阳侯府这个案子,已经定案了。

这么快?安韶华佯装惊讶。

必须快。高信立心满意足。

怎么讲?

话要从约么十年前说起。当时景阳侯世子刚成婚半年,后院就闹出了包戏子的事儿,而且还闹出了人命。这死的人叫石玉红,当时刚刚十五,按照当时的卷宗

高信立蘸着水,在桌子上写了一尸两命毒五个字。跟安韶华对了下眼神,用手擦了字继续说。当时啊,那石玉红是正当红的石家班的台柱子。石家班你也许没听过,石不言你该听过吧(详见十八章)。

安韶华略一思索石不言的外甥女?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破费了。

里拉扔了1个地雷

晨夕扔了1个地雷

在古代做寿宴唱堂会,往往不是一天,而是少则三五天,多了么,根据记载,清末民初,直至北平沦陷前,王府与小康之家的喜庆堂会多是请不同规模的影戏班演唱,排场大的有全本戏,演出月余。

所以我这里折中了一下,大祐的堂会关于时长的习俗就当是十来天好了。(反正跟案子无关,不会细写)。高信立为了保证自己能听到顾二公子的唱段,所以要向安韶华确定时间。

高信立跟安韶华这几个回合的对话,就是安韶华想打听一些事情,高信立提条件

我要听顾二公子唱戏。

行,你啥时候来我让他啥时候唱。

我还要八仙楼的酒

拉倒吧你!要啥自行车?

以上_(:зゝ)_

第23章玉红

对,当年的死者石玉红,正是那石不言的外甥女。死的时候年龄不大,十五,虽说也是一个红角儿,不过说白了,那案子也就是一个戏子的事儿,唯一能被拿出来说事儿的就是一尸两命了。

其实那事儿都能猜得出来,你想啊,景阳侯世子是什么人,永安京第一纨绔。这个名头,花心还在其次,关键是眼光不错,手腕更高。石玉红一个黄毛丫头被他看上了,那是指定没的跑。

景阳侯世子夫人出自郑家,五姓七望的郑家。

这郑家的儿郎做官的不多,做学问的清流大儒不少。满大祐看看,数得上名的书院,哪家都有郑氏子弟讲学,实打实的桃李满天下。朝堂上无论是科举出来的,还是蒙荫举荐的,都跟郑家有着或多或少的交情。郑家的女儿更是各个都嫁的好。说起郑家的姻亲关系网,那可是五姓七望里的老大。这郑氏家主的嫡女可是今上的继后。

高信立说到这里,又开始挤眉弄眼。安韶华就配合了一下是啊,放到一般人家,这景阳侯世子夫人,还要叫安韶华向皇城方向一抱拳,跟高信立对了个眼色,继续说一声姑丈呢。

高信立小声说,那你知不知道那景阳侯世子夫人还有一个姑丈?见安韶华确实不知道,高信立一副看傻子的表情就是如今的京兆府尹齐大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