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到男神年少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穿到男神年少时——逆水舟(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陆宁没想到这些人找来的还真快。

三胖默契地往前一站,将陆宁往后一挤。两人一高一旁,如同两座山一样,陆宁整个人被挡了个严严实实。

陆宁:

三胖笑嘻嘻道:这不是王哥吗?你怎么有空来我们厂了?

王开抬手指了指:这里可不是你们厂,你们厂在那儿呢?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怎么就你俩?你们一起的那特拽的小子呢?

三胖笑道:你说我遇哥啊,他今儿有事,没跟我们一块。

王开点点头,抬起下巴往两人身后扬了扬:我找这小白脸有点事,麻烦你们让个路。

三胖笑嘻嘻道:王哥有什么事找我弟,跟我说就行。

南郊就这么大点,方志刚和宋春梅在夜市摆摊几个月,什么身份王开一清二楚,打探他这个儿子,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大厂子弟向来抱团厉害,这小子那晚看着又凶悍得很,他本来还想着不好找机会,没想到一打听才知,这小白脸从老家来云江不过一个多月,想来是不用担心有人罩他。

但现在一看,显然是他想错了。

王开沉下脸:死胖子,这小子断了我们财路,这笔账我必须跟他算,我劝你们别多管闲事。

钱是吗?好说好说。三胖腆着脸从口袋里摸出一把毛票子,往对方手中一塞,都给你,你买烟去。

陆宁:他严重怀疑郑光荣同志是在找打。

果不其然,王开看到手中一把一毛两毛的票子,气得脸都绿了,狠狠将钱丢回给来:死胖子,你他妈找死么?别以为这离你们厂近,我就不敢弄你。

三胖手忙脚乱将钱接住,道:王哥,你这说得什么话,这钱可不少了,我攒了好久呢,够你买烟了。

王开道:懒得跟你他们的废话,赶紧给我让开。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大军开了口:王哥,人是我们的,肯定不能给你,你要想动他,先过我们这关。单挑也好,茬架也罢,王哥你说了算。

王开嗤笑一声:听你意思,这小白脸你们罩定了。

三胖笑嘻嘻道:什么罩不罩的,这是我们弟弟,总得护着是不是?

王开今天就带了三个人,这里又离机械厂近,直接动手,对方随时能叫来人,肯定会吃亏。他狠狠瞪了眼躲在二人身后的陆宁,咬牙切齿道:茬架是吧,那就按规矩来。

三胖往旁边一家面馆一指:那我们坐着慢慢说?又转头对陆宁道,好弟弟,去上学吧,这里没你事了。

陆宁看了几人的架势,确定今天这架应该是打不起来,点点头,飞快走了。

他没去学校,而是拐了个弯,直奔附近的派出所。

郊区派出所人本就不多,这会儿值班的只有三个,但他运气不错,其中一人正是今早那位神勇的康警官。

康华见他斜挎着书包,知道是学生,和颜悦色道:这位同学,你要报案吗?

陆宁喘着气点头,露出一脸的正义:警察叔叔,关于机械厂长久以来的失窃事件,我这里有个线索。

康华来派出所一个多月,发觉机械厂失窃的卷宗有厚厚一叠,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虽然每次损失不算太大,但一年下来,损失也高达数万元,其中只抓到了一两个小毛贼,偷的也只是螺丝螺帽,真正偷了值钱铜线和工具的大贼,一个都没抓到。他怀疑是团伙作案。

现下听到陆宁说有线索,当即表情一震,正色道:同学,你是机械厂子弟吧?有什么线索,你慢慢说!

陆宁点头:是一个穿花衬衣戴金链子的地痞,我之前看到他带着人在厂里打转,当时我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就听说大批铜缆被盗,我怀疑跟他们有关,刚刚我去上学,在路上看到了他。康警官,你快去把他抓回来调查吧。

其实他也不知道王开那伙人有没有来过机械厂行窃,不过这些二流子免不了偷鸡摸狗,身上肯定不干净。在夜市收保护费没人管,是因为干这种事的人多,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没闹出大事,派出所大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若是沾上国营厂的失窃案,或者其他罪行,又遇到康华这种一身正气一丝不苟的警察,肯定够他喝一壶的。

果不其然,康华一听,立马起身招呼另外两人,又对陆宁道:同学,你带路。

陆宁带着三个大盖帽,风风火火朝刚刚的面店跑去。

快跑进时,他停下脚步,小声说:康警官,就是那边那穿花衬衣的。我怕他们打击报复,就不跟你们过去当面指认了。

一个警察咦了一声:那不是王开吗?

康华问:你认识?

南郊这边一个地痞,经常闹事。

康华了然,对陆宁道:行同学,你上学去吧,回头有什么线索再来找我。

好的。

对了,你叫什么字?

陆宁乖巧道:老师教我们,做好事不留名。

康华:

他余光瞥到王开一伙人似乎是要起身离开,他也没心思管陆宁,赶紧带人穿过马路冲过去,将四人前后围住:王开,接到群众举报,你跟云江机械厂好几起失窃案有关,我们要带你去派出所做调查。

王开脸色明显一慌,虚张声势道:群众举报?警察同志,你们可别冤枉好人。

康华拿出手铐将人烤住,厉声道:是不是冤枉,先跟我们回去再说。

刚跟王开约好架的三胖和大军,不明所以地看着几人被警察带走,面面相觑。

什么情况?

明天这架还打不打?

作者有话要说:

看能不能写出大佬们的热血青春哈~

第6章我哥是周家遇

耽搁一番,来到高三二班的教室,晚自习的铃声恰好响起。循着小陆宁的记忆,来到后排属于自己的那张座位。

老式课桌,两人一排。他的同桌是个穿着朴素,留着平头的男生,这会儿已经开始看书。

陆宁在脑子里搜索了下,发觉开学一个月,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只能省过对方称呼,直接打招呼:嗨,你来得挺早啊!

男生抬头,似乎有些愕然,支支吾吾道:还还行。

陆宁坐下,瞟了眼他课桌上的本子,上面写着对方的大名田丰。

还挺质朴的名字,又不动声色打量人一眼。

虽然是子弟中学,但学校生源并不只有机械厂子弟,还有附近居民的孩子所谓居民基本就是城郊农民。

这两类学生在学校里分成两派,各自抱团,泾渭分明。这位田丰同学应该就是城郊农民的孩子。

开学一个月,转学声陆宁几乎没和他这个同桌说过话,今晚不仅主动打招呼,还盯着他一直看,淳朴内敛的田丰简直有点受宠若惊,想了想,从桌洞里掏出一把花生,放在陆宁桌上,道:这是我家自己种的花生,你尝尝。

陆宁欣然笑纳:谢谢。

田丰还想说点什么,班主任孙玉龙走进教室,一声怒吼镇压住一室嘈杂:都打铃多久了,还在说话!再过八个月就高考,还有心思玩?!是不是都不想考大学了?

孙玉龙四十多岁,教数学,颇有威信,这一声咆哮,整个教室立马噤若寒蝉。他绷紧的嘴角稍稍缓和,拿着尺子,在教室巡逻了两圈,见一班小崽子彻底老实下来,才慢慢踱步出教室。

只不过离开不到两分钟,教室很快又热闹起来。这种子弟学校,生源质量就在这里,自然不能指望校风学风多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