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魔系主角反派日常[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魔系主角反派日常[快穿]——奕剑观雪(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良久,大中正才抚掌赞道:如此风采,真神仙中人也。

苏易闻声望去,见竟是大中正前来,站在亭中,从容的行了一礼,苏易拜见中正大人。

不必多礼。说完,大中正竟是径直走向苏易,来到亭中,对他笑道:多日不见,听闻易之顽疾已愈,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在众人的瞩目下,大中正开始考校苏易,士子们围着两人,听大中正将苏易从经辩考到时文,从时文考到诗赋。无一不是见解精妙,甚至每有新奇之语,引人深思,才学不可谓不出色。

大中正越考校越高兴,最后听闻苏易会琴,甚至还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古琴借给苏易弹奏。

青山绿水间,竹影婆娑,苏易坐在溪边的白石上,将古琴放在膝头,青色的长衣和鸦羽般的墨发散落白石上,曼丽懒倦。

幽幽的琴音融入潺潺的水声中,顺着清凉的山风飘荡在山间,有着仙人之姿的奏者,低头敛目,神态悠然,眉眼如画,气质卓然。

这一幕,成为在场所有人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回忆。

考校完诸士子,大中正兴致盎然,在野宴上趁着酒意,诗兴大发,提笔当场作了一首《宴山亭记》,将今日的所见所感记录于上。

其中,苏易抚琴的画面更是辞藻华丽至极,将其刻画的华丽优美,灵气逼人,让苏易这般脸皮极厚的人都略感羞赫。

随行的中书侍郎王甫将其通读数遍,他在朝中一直以诗赋见长,只觉得此赋文采斐然,读之让人口齿留香,不由对感叹道:恭喜大中正,此赋堪比王公的《兰亭集序》,必将流传于后世。

王甫正是昔日王公的后人,素有才名,以他的鉴赏能力,自然不会错,听其这么一说,众士子也纷纷向大中正道喜。

而作为诗赋中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的苏易,则再一次成了众人的焦点,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之后,苏易的才名和风采必会随着这篇《宴山亭记》传遍大梁!

苏易感受着周围或嫉妒,或艳羡,或不忿的情绪,嘴角轻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自己需要的,正是这阵恶风啊。

第9章振翅的蝴蝶

皇宫,湖心亭。

承让,险胜陛下半子。苏易放下手中的棋子。

他今日难得穿着一身绛红的宽袍,内配石青色的衣衫,腰间配着红玉制成的环佩,头发则用同材质的红玉簪束起,比之往日清淡的装束更添了几分艳色。

梁帝也放下手中的棋子,笑道:你倒是好耐心,下了一个时辰的棋,也不向朕询问大中正给你评定的等级。

苏易老神自在的将棋盘上的棋子一颗颗的收起,淡淡道:左右不会出上品就是了。他看了一眼梁帝,眼中盛满笑意,反正陛下最后都会告诉臣的。

梁帝撇了下嘴,和苏易比耐心,自己似乎一次都没赢过,颇有些无趣的道:是上中品,魏侍中倒是很欣赏你。

苏易想到最近频繁下帖子,邀请自己去参加集会的魏侍中,倒是不意外他会给自己评定个最高品,在大梁,上上品代表圣贤不授,上中就是最高品了。

他想了想,突然问道:陛下可知,此次评定中,上品,中品,下品各有多少人?

梁帝看过几遍评定的奏疏,对评定结果了然于胸,随口道:此次大梁九州共有一百零八郡共计一千余士子参与评定。其中下三品七百余人,中三品二百余人,上三品五十八人。而同你一般的上上品,只有三人。

倒是比自己想象的要多一些,大梁选征官员三年一评,官员的位置也不多。提前做过功课的苏易知道,上品一般就留在建安了,成为核心官员,而中品和下品的士子多会被分派到地方上的州、郡去做地方官。

苏易又追问道:陛下可知这九品中,世家子和寒士各有多少人?

寒士?梁帝一愣,皱着眉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在他记忆力不错,竟知道个大概,上品没有寒士,中品中寒士一百余人,下品他睁大了眼睛,没有士族,全部是寒士。

梁帝心头一沉,上品无寒士,也就意味着朝堂核心官员完全由士族把控,那些贫寒出生的士子,再出色也只能在地方为小吏。

这就是阶级垄断,士族与非士族的差距就是如此大,犹如天堑,寒门子弟努力一辈子也只能给士族服务。

而这些年来,梁帝看的很清楚,没有竞争压力,士族越发的散漫,整日除了谈玄论道,就是钻研琴棋书画,香道插花等所谓的风雅之事。

以至于朝堂上能做事的官员越来越少,近一半的官职成了挂名的清职,大多不同庶务,国库还要支出大量的俸禄去养这些闲人。

想到这些,梁帝沉默了,他冷哼一声:世家,硕鼠也!

苏易感受着梁帝的情绪,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时机成熟,便轻声道:臣有一策,可解陛下忧虑。

梁帝眯起眼睛,道:说。

苏易道:陛下也知道,当今朝堂上,一半是虚职,闲职,其余的一半,也有大半的人只是挂个名,空领俸禄。无人可用,政事积压。这是坏事,但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陛下如今所缺的,是人才,是完全掌握在陛下手中,一心为陛下,为大梁的贤才。可如今朝堂,都被世家子把控,所以陛下才觉得处处受制。

但如果,寒门子弟能为陛下所用呢?苏易反问道。

梁帝一愣,随即思考起来。

苏易趁着梁帝思考的时候又继续道:当前,朝廷主要处理政务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昔年,先皇为遏制中书省势大,将原本的侍中寺改成了门下省,提拔侍中,使其拥有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参与朝政的权利。但臣觉得,还是不够。

苏易从袖中拿出一卷丝帛,双手呈给梁帝,陛下,这是臣对于改良官制的一些浅见。

梁帝打开帛书,只见开篇就是五个字三省六部制,他一下子被吸引了,赶紧看下去。

增设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并立,其下分为六个部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梁帝眼睛亮了起来,越是看,越是惊喜。

改良后的官制,将冗杂的政务分摊开来,不但分工明确,而且便于操作实施。如此一来,朝廷处理政务的速度必将大大提升。

妙啊!梁帝来回看了两三遍,喜不自胜的道:易之这篇奏疏,直接放到朝堂上,恐怕那些世家也不会说什么,毕竟是利国利民的良策,站了国家大义。

苏易笑了笑,补充道:况且,更多的官职,也意味着更多的世家庶子和旁支有机会进入朝堂,他们不会反对的。但是陛下,这道奏疏,只是第一步。

哦?梁帝心中讶异,何出此言?

苏易饶有深意的道:实施这三省六部制后,朝堂必会多出大量的官职空缺,而世家子,远远不够填补这块空缺的。

梁帝也是心思机敏之人,转念间就想到了关键:你的意思是,让寒门子弟来填补这块的空缺?

苏易点点头,然也。

梁帝起身踱步,一边思考一边组织语言,提拔寒门子弟,但暂时不让他们越过世家子的品级,今后

苏易接口道:等到寒门子弟达到一定规模,到了适当的时机,再推出科举制,长此以往,寒门将成长为陛下手中能与世家对抗的强大力量。毕竟,苏易压低了声音,天下苦世家久矣。

哈哈哈哈哈哈哈梁帝心中明朗,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大声道:易之啊易之,有了你,朕真是如虎添翼。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