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场战争终究大家的目的不是为了灭秦,而是看不惯秦嚣张已久,想要从秦国身上咬下点肉来,结果反而被打的只能从自己身上割下点肉来安抚强秦,以免自己身上损失的肉会更多。
但是如果秦国要发病灭韩,那么则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余下的赵、魏、齐、楚、燕五国再一次进行合纵,其结果就一定是为了要个秦死磕,把秦国给弄死的目标去的——因为秦国不灭,那么刚刚才灭了韩国的秦国下一个要灭的肯定是他们当中的某一国,而之后愈发过分,乃至欲图灭掉所有国家,称霸天下。
而所谓重利之下出莽夫,秦国的流氓行事作风早就是让天下列国所看不顺眼,一直想要干掉它,蚕食它,但是又谁都打不过它。但是如今灭韩这件事却是给了他们一个不得不和秦国拼命的理由——他们不搞死秦国,那么秦国就要搞死自己。
所以在这样的信念之下,余下的赵、魏、齐、楚、燕五国曾经想要从秦国身上虎口夺食的念头就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不顾一切代价的来搞秦。
自然秦国到时候在五国这样的背水一战的强烈反扑之下,到底是胜是败暂且还是两说,可即便是方向比较好的那一个答案,对于秦国来说也并不划算。
在长期作战之下,防守的那方总是要比进攻的那一方限制更大,桎梏更多,压力亦是倍增,而后勤方面也是更容易断开,补给不上,也就会造成巨大的徒劳消耗,亏损国力。
即便是最后打了胜仗,将前来合纵攻秦的五国打的败退回去,可在此次战役的影响之下,届时秦再想灭山东六国中余下的五国,那就又是一个长期,要不断拖延时间线的事情了。
可如果是先发兵灭赵的话,那么情况则不然——
“反观赵国,”李曦继续道:“就是因为赵国在列国之中,一直都是军事强横的代名词,也是自我秦国愈发强横以后,唯一敢硬打秦国的国家。即便赵国如今因为此前的事情也开始没落,但终归在天下间的余威犹存,所以我秦国才该拿赵国开刀,震慑六国,威震四海。以此昭告天下人,我大秦统一之决心。凡挡路者,杀无赦。”
“何况我秦国以素来都与赵国有所怨怼,自王上先祖昭襄王时期的长平之战以来,秦朝二国之间本就结下了不可和解的矛盾,双方的子民皆怨恨彼此国家。这一点想来王上也应当是深有体会的。”
由于当初吕不韦投入重金一路疏通关系将赢异人给捞了回国,以至于嬴政自幼、不更加准确的来说应当是出生起就在赵国位质子,赵人恨秦人,他那时在赵国所经受的苦难是非同一般的多,而这是要算往远了说起的事情,稍微近一些,只单说这两年间的话,赵王也是不断的在嬴政雷区上疯狂跳脚蹦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