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是路上发生了什么波折?
思及此,他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忧起来。
而有关兄妹俩的这一疑问,也很快的就得到解答。因为不久之后回来的韩非又带回来一份来自荀子的信件。
信中写着,荀子是在确定了去秦国的行程之后,由于他是在齐国出发,而由齐国去往秦国的路程之中,可以选择经由赵地或者魏地,甚至你要是不嫌太过绕远的话走韩国乃至楚国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荀子是赵国出身,所以因着想着借这个去秦国看两个徒弟的机会,顺道回故国看上一眼,于是毫无疑问的他就选择了走途经赵国的那条路,然后这一走就出了问题。
途经赵国那条去秦国的路上,他路遇山贼,被贼人给掳走。然后由于他此来秦国也并没有带太多的盘缠,看上去特别像是一个穷逼老头,所以被贼人给拉去做并不壮的壮丁,每天吃不饱饭不说,还要在那座山头附近的煤矿里挖煤,给那群山贼打工干活。
什么时候都没遭受过这罪的小老头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去和那看管他们挖煤的领头人解释自己有两个家境不错的学生,只要可以让他给他们写上一封信,他就能有钱为自己“赎身”,直至在那边做劳苦挖煤工的半个月之后,可能是那领头人被荀子给念叨的烦了,“大发善心”的又不是打哪儿弄来一个特别粗糙的竹简,让小老头赶紧往上面写字,之后又把那破破烂烂的竹简送到了秦国这边。
而荀子所知晓的两个弟子的住址,自然是李斯原本的那间小院落,所以信件也是往那边送的,不过既然是已经送到了咸阳,原本那里住的是李斯驿馆那边自然是知道,所以也就让人换了个方向去送到韩非的府邸。而韩非就正是和那送信的小厮在回府路上遇到,看到了韩非,于是小斯也就直接将信件给了他。
看完这封信件,了解完荀子目下的情况之后,李曦抬手摸了摸下巴,一时间竟有些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的好,“赵国这也太……”
山贼都嚣张成这个样子了,就敢直接掳人回去做苦工,朝廷那边就一点作为都没有?
就已经这种德性了,竟然还敢来打秦国,李曦实在是不得不说上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不过比起又发现赵国的不是一般垃圾的地方,在这封信件之中,更加让李曦关注的其实还得是……荀子他是在挖煤矿诶,煤矿!
现成的矿产资源这就出来了!
现在唯一的一点点小问题就是那目下已经被发现了的煤矿现在还在赵国境内,暂时不属于秦国。
……如果是秦国那伙儿山贼也没法嚣张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