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局食摊,郎君靠捡[美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4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还这么好吃!

“怎么就没人买呢?哎!”关鹤谣很是失落,特意为了此道点心拼命护着的厨子自尊,“咔擦”碎了小小一角。

本来,是新出两样糖果她不确定销量将会如何,对于两道松花甜点却很有信心。

就如她的青团大受欢迎一样,想着因为那一份“不时不食,逢时赶紧食!使劲食!”的仪式感,这些应时节的吃食总是有买家的。

谁知道,现下米花糖和琥珀桃仁早都售罄了,油焦面更是发挥稳定。这最精心制作的松花团却无人问津,她也不敢轻易再做松花糕了,拉着两位员工开始复盘,意图迅速定位bug,对其进行精准排除。

不用看毕二和掬月吃得眼仁都带笑的样子,关鹤谣也自信味道是没问题的。

卖相亦佳,七文一枚的价格不算高,她的青团还要六文呢,这多的一文钱落在精贵的松花粉上。

三人讨论一番,关鹤谣终于得出结论:坏就坏在——这松花粉太精贵了!

换言之,太不接地气了!

以花入馔,是出身高贵如三娘子那样的姑娘才能津津乐道之事。

其实现在想来,关鹤谣说起做松花甜点时,身边这些人,如盛娘子、吕大娘子夫妇都很讶异,似闻所未闻。好几位顾客也是问了那松花团是什么做的,而后就有些茫然地走了。

一文钱一片的糖果随便买来也没有心理压力,可七文钱一枚的、没见过的团子自然少有人买。

她被白捡了好食材的喜悦冲昏了头,脱离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她不失败谁失败?

更别提还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现世时,她知谷雨至立夏,南方一些地区喜以松花入馔。比如这松花团源自苏州,松花糕则是云南名点。便直接将这两道点心搬了过来……忽略身边实践经验,完全没有意识到——此时松花团并没有像青团那样流行开来。

伟大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啊!

关鹤谣深刻反省,差点涕泗齐下。

她似自言自语,又似和掬月、毕二说明自己的想法,絮絮叨叨一大顿“反对片面性”“孤立的静止的”。掬月平日常听关鹤谣一些新奇的话语,明白了七七八八,另一位员工却是毕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关鹤谣又给他讲了讲,毕二终于理解,哦,东家娘子的意思是大伙儿没吃过松花,可能念过书的、有钱的人家才吃得惯。

“那东家就去这样人多的地方卖呗!”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