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局食摊,郎君靠捡[美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关于食物的掌故传说,绝大多数都明快有趣,有的还有几分缠绵爱意,比如过桥米线什么的。

“子推燕”的故事,却每次想起,都让关鹤谣脑子嗡嗡的。

这是一种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名士介子推的食物。

介子推是晋文公重耳的肱骨之臣。整整十九年,他随着重耳公子流亡异乡,尽心辅佐。当重耳终于回国,立为晋君,论功行赏之时,介子推只言忠君乃天道之意,怎可因此而食君禄?他拒绝了功名利禄,携母隐居深山。

晋文公为逼介子推相见,放火烧山,而介子推拒不出山,最后与其母一起被烧死。

关鹤谣想破头也搞不懂晋文公这骚操作,敢情你们大晋国没有林业局?

传说介子推抱柳而死,而“燕”和“念”在晋地方言中谐音,就有了这一道柳枝穿燕。

晋文公听信谗言而烧山,介子推决意不出而身死。

哎,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悲伤故事。

悲伤的故事还有个更悲伤的后果,那就是天下百姓一起承担后果,寒食节禁烟火,不吃热食。

“在我老家,寒食要过七日。”掬月说道。

华夏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掬月出身晋地,那里作为介子推故土,最看重寒食。

历史上甚至有自冬至始,直到第二年清明,一百多天不生火的情况。以至于三国时著名实干家——曹操曹老板深觉寒食乃是陋习,无端冻饿百姓而已。于是他下令严禁寒食,谁家吃寒食,谁家吃牢饭(2)。

然而苛刻法令也无法阻止民间保守习俗,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唯断火之风屡禁不绝。

如掬月所说,山西至今仍过七日寒食,而且非常严格。

而越往南走,越不重寒食。正是“岭外无寒食,今春火常新”。

而在这金陵,说是三日寒食——自寒食到清明断火三日,清明再改新火。可实际上只有寒食当天熄火,毕竟这座繁华的都城,不可能为寒食停摆三日。

但就这么一天,吃货大宋人民也拒绝委屈自己,开发出无数应景的冷食熟食,家家户户提早备好。

本应是不开火、简朴饮食的日子,结果被各种粥饭、糕点糖果填满,最后反倒成一场盛宴了。

关鹤谣买个子推燕的功夫,边上的郎君已经和她推销两遍自家的饧粥了。

那是熬得浓稠的大麦和杏仁酪,冷凝之后切成片,又浇了饧糖,想来也会可口。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