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吃掉这只蟾蜍[娱乐圈](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吃掉这只蟾蜍[娱乐圈](重生)——成于乐cy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苏晋江心里甜蜜又惆怅。明天一走,又是好几个月两地分居。《无限博弈》的剧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尉檀自己也很忙,不能再频繁地探班了。

没事,其实几个月的时间也很快的。尉檀看出了他的惆怅,轻声安慰。

嗯。苏晋江闭上眼睛靠在他身上,再抱一会儿,让我好好充充电。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石桥东望海连天72瓶;影白蓝9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6章

进入剧组之后,苏晋江暂时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鉴于悬疑题材的特殊性,《无限博弈》剧组对保密极为始终。不仅剧组工作人员需要签署极为严格的保密协议,片场所有人的手机也都在拍摄期间实行管制,避免任何路透照和路透信息流传出去造成剧情泄露。

别人如此,身为主角的苏晋江执行得更为彻底。除了偶尔给尉檀和万金打电话之外,他的手机基本不开,也从来不上网,强迫自己一心一意专注于电影。

最初的一段日子,苏晋江过得很煎熬。他习惯了每天在自己的网络社交平台上刷粉丝留言,看他们变着花样给自己加油打气。现在突然少了这项活动,又没有尉檀陪在身边,只觉得空前寂寞。

但适应了之后就能体会到,暂时离开社交圈的生活别有一番好处。跳出自己寻常的框子,站在一段距离之外回头眺望自己过往的生活,就有很多曾经被忽略的事情显现出了不同的意味。

苏晋江开始相信一句话。过去从未过去,每一件已经过去的事,都在当下投射出它的影子。

苏晋江只带了一本书,就是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拍戏的闲暇,他就拿出来反复看。

现行的剧本经过多次修改,跟这部小说之间的关联已经微乎其微,但命运交叉的概念始终没有变。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是一条起伏不定的长线,所有的长线都在无形中相互纠缠。

虽然苏晋江本人在这几个月里处于人间蒸发的状态,但关于他的消息却仍会时不时出现在公众眼前,因为总有小伙伴替他刷存在感。

首先是尉檀。某次出席活动时,他大大方方地向媒体透露了自己和苏晋江订婚的消息。

不用说,粉丝们又沸腾了一次,两个人以前的各种同框剧照又在网络上流传了一遍。

然后是唐宛然。某次综艺节目上,当被问到最喜欢跟哪个男演员合作时,唐宛然毫不犹豫说出了苏晋江的名字,夸他细心体贴,很照顾人。

辛兴的宣传团队自然也不会闲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两篇精心打造的软文,勤勤恳恳给自家一哥圈粉。

细心的路人发现,辛兴宣传苏晋江的方式在悄悄发生改变。前期的软文仍然贴着苏晋江以往的人设,后期则逐渐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变得越来越富有烟火气和人情味。

不过酥糖们对这种转变丝毫不觉突兀,因为苏晋江一直以来在网络社交平台和粉丝群里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性格。一些酥糖慨然表示:从公司宣传策略的细微变化之中,仿佛已经可以看到男神后面的经病两个字正在若隐若现,相信我们苏的自我放飞(读作放弃治疗)指日可待。

《无限博弈》终于杀青。

半年的等待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在辛兴的大力宣传之下,苏晋江维持住了基本的曝光率,没有因为闭关拍戏而损失太多人气。

不知不觉之间就又到了一年的年底。除了翘首以待的粉丝和关心电影进度的影迷,大多数吃瓜群众几乎还没怎么感觉到苏晋江的缺席,就已经在各娱乐网站上看到了《无限博弈》即将上映的消息。

由于前期做足了营销,《无限博弈》的海报和宣传片一亮相,就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

在一组角色海报上,每个片中人物都站在两扇纸牌形状的大门前,开启的大门中间露出几条相互交叉的道路。这种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交叉小径的花园》,隐喻着主角们的集体命运。

如果看得更仔细一些,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细节,预示着他们最终的结局。不过,只有看完了整部影片的观众,才会知道这种预示真正的含义。

新年过后,《无限博弈》剪辑完成。又过了一个月,影片在院线上映。

这种时间安排,很显然是在配合金棋枰电影奖。按照往年惯例,金棋枰公众投票通道将在三月份开启,刚好赶上《无限博弈》的档期。

电影团队的野心,由此可见。

不过,随之而来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

上映第一天,《无限博弈》就遭遇了黑水。

哪个领域都有红眼病,影视行业也不例外。《无限博弈》还没上映风头就这么盛,自然会有看不惯的人。

几大影评网站上,《无限博弈》的评分一路走低,页面上一水儿的差评,还有不少人煽动公众抵制这部片子,理由是这部片子在为苏晋江洗地。

出现这种状况,苏晋江并不意外。

因为苏晋江是主演,许多普通观众会凭第一印象把这部片子定义为粉丝向的电影。

不仅如此,对于有些观众来说,悬疑类型的影片是个雷区。

悬疑题材的叙事难度较大,限制也较多,因而不易产生佳作。在一些人的观影词典里,悬疑恐怖惊悚片基本等同于烂片重灾区,就连一些成功的制作团队都曾在这里栽过跟头。公众不敢抱有过高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众本来就对这部片子抱着观望态度,影评网站又冒出这么多黑水,自然更加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但苏晋江并不着急。不仅仅因为内部试映的时候反响很好,还因为他对这部作品有实打实的信心。质量才是一部作品永恒的生命,无论是黑水恶意踩低还是自己故意吹捧,最终都将让位于作品本身。

他亲眼见证它的诞生,亲身参与它的打磨。即使外界投来的眼光带着诸多怀疑,他和剧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孕育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事实证明,苏晋江并不是盲目乐观。

从第二天起,随着观影人数增多,《无限博弈》的评分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苏晋江为了打磨作品而牺牲的曝光,终于在这时得到了回报。

黑水们为了踩片子而给出的差评,却歪打正着制造出了反转效果:由于普通观众的期待值被拉到了最低,而观影体验又大大超出预料,结果导致影片评分出现了报复式反弹。一部分习惯于打四星的观众因为看见了太多莫名其妙的一星,便给出了五星来拉高水平线。

故意踩低与故意拉高的部分相互抵消之后,影片的总体评分渐渐趋于客观。

上映第二天,某影视评论网站上,出现了《无限博弈》公映后的第一篇长影评:

这部片子上映之前,我没抱太大期待。如果不是因为我女朋友是主演的粉丝,我可能不会在首映当天走进电影院。开场之前我就想好了,为了照顾女朋友的情绪打个三星,不可能更高了。

结果却让我非常惊喜。

首先惊艳到我的就是主角的表现。

开场五分钟后,全片第一个小高潮出现时,我就已经相信:这哥儿们不是在演戏。他不是照着剧本假装自己有麻烦了,而是他真的有麻烦了。如果在接下去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不能冷静地拯救自己,那么他真的会死。

这种克制而真实的紧张感贯穿了全程。

主角没有依靠任何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渲染这种情绪张力,几乎全片所有最具张力的场景都是用最克制的表演方式完成的,观众唯有透过主角看似平静的表情去猜测他内心的一次次巨震。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