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吃掉这只蟾蜍[娱乐圈](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吃掉这只蟾蜍[娱乐圈](重生)——成于乐cy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这时候,有一个记者问:跟你以往的作品相比,你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苏晋江思考了一下,我认为是在角色方面。这个角色的性格当中有一部分跟我本人的契合度非常高,但是这部片子的类型又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表演方式上肯定会跟以前有很多不同。所以对我来说,这算是一次自我突破。

到现在为止,苏晋江还从未演绎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始终缺乏一个能够与他本人合而为一、在观众记忆中无可替代的角色形象。

评论界当中,认可苏晋江演技的人并不算少,却几乎没有人真正把他视为演技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这不是作品的问题,也不是苏晋江本人的问题,而是他还没有等到那个可以让他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角色。

费长槐安排的记者听到自我突破这个词,觉得一瞬间发现了突破口,赶紧抓住机会插话:自我突破的意思是不是说,你以前一直都在塑造的那种形象会被颠覆?

他在后半句话里模糊了一下概念,没有明确说出他指的是荧幕形象还是公众形象。如果苏晋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打算抓住这一点深入挖坑,暗中把话题带偏,争取在几个问题之内把苏晋江带到坑里。

这挖坑的方法很生硬,不过他正好可以借机向费长槐显示,他真的努力完成使命了。

场外,万金在心里一秒钟把那个记者骂了八百多遍。这不是诱供吗?

苏晋江往那个记者的方向看了一眼。

记者们预感到,前方八成会出现一个爆点,都握紧了话筒屏息以待。有人猜想,苏晋江可能会反问,以前一直都在塑造的那种形象到底指什么。按照苏晋江的性格,他应该不至于当场跟对方较真,可今天情况特殊,没准儿苏晋江按捺不住脾气也说不定。

谁知苏晋江接下来的回答却很轻巧:我确实一直演古装戏比较多,不过我觉得,演员尝试不同的戏路很正常啊,就算这次演的是一个全新类型的角色,也不会对以前的角色有什么影响吧。

这种接近卖傻的回答,却让那个提问的记者一时不好再说什么。他自己提出的概念本来就是模糊的,苏晋江把形象这个词狭隘地定义为古装戏角色,并没有任何不妥。

辛兴这边的记者马上又见缝插针抛出问题,飞快地救回了场子。直到最后,费长槐安排的两个记者也没找到再次发言的机会,只得悻悻而去。

回到休息室,万金长出了一口气。发布会很成功,苏晋江的表现没有纰漏,尉檀的到场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虽然尉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他陪同苏晋江出席活动就是最好的表态。

在苏晋江接受群访的时候,万金注意到,前排有不少媒体的镜头在捕捉尉檀的表情。尉檀还是跟往常一样,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然而投向苏晋江的目光里满满的全是爱护,半点儿都不隐藏。

万金原来想着,退场时可能会有一些媒体追过来采访尉檀,询问他对于苏晋江家庭问题的看法。为此,万金还特意叮嘱了现场安保人员,请他们先护着尉檀离场。结果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尉檀很顺利就脱身了。八成是因为尉檀全程的反应都已经被媒体们看在眼里,他什么态度,大家一目了然,采访不采访,意义不大。

眼前这一关算是过了,接着就该叫公司公关团队出通稿。

苏晋江和尉檀也回到了这间休息室,苏晋江一声不响坐在沙发上,用手机刷新闻。

在苏晋江家庭纠纷这个热门话题下面,已经有了大量评论。有人认为苏晋江应该跟这个事儿逼之家彻底决裂,再也不受他们钳制。有人认为苏晋江和继母潘玉兰其实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他不能单方面摆脱对方。还有人质疑这是电影宣传部门在利用苏晋江的私生活炒作,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公关团队跳出来说这全是一场误会。

两年前媒体采访潘玉兰的报道也重新被翻了出来,网络福尔摩斯们进行着各种分析。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各有各的道理。从当事者的角度看,基本都是扯淡。

苏晋江随便看了一会儿,就放下了手机。

万金用表情询问:?

这事儿就按公司的公关流程走吧。苏晋江说,我觉得用不着特意做什么,弄得兴师动众的反而不好。落脚点就放在家长里短上面,娱乐化一点,适当满足一下大家的八卦欲。

万金没说话。

苏晋江的这个方案确实是万金的思路。苏晋江家的这个事情不属于原则性问题,而在娱乐化的时代,所有不属于原则性问题的事情都遵循一个定律:认真你就输了。应对得太认真,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许多艺人在遇到性质不算严重的爆料时,会选择抢先一步自炒甚至自黑。当一个原本可能成为爆点的事件变成了所有人都可以公开调侃的笑料时,它就失去了冲击性的力量,不能再用作武器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苏晋江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还是让万金多少有些惊讶。

在万金的感觉里,苏晋江首先选择的办法肯定会是息事宁人,安抚潘家的那群亲戚,争取小事化了。苏晋江可能并不在乎他跟潘家的那点儿亲戚感情,但他很在乎粉丝怎么看待自己。拿着自己的家事炒作,这已经超出了苏晋江以往能够接受的底线。

这样好吗?万金没忍住问了句。

咱们有别的办法吗?苏晋江对手机扬了扬下巴,今天的事儿会怎么收场,网上已经把能猜的都猜了。咱们接下去不管做什么,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既然这样,不如就按他们预期的方向来。脸都丢光了,以后就不怕丢脸了。

万金点点头,却是一时无话可说。

还有件事儿。苏晋江又说,今天那个记者说的,我觉得是个问题。我现在的形象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还按以前的路线走,可能不好。

什么?万金愣了愣,马上反应过来,你是说,你想重新定位你的人设?

在耀峰时代,自从苏晋江以晋江仙君这个角色走红,公司就一直让他走这个路线,以带有古典气质的温润君子的形象示人。

到了辛兴这边以后,万金也想过借着这个机会让苏晋江转变人设,重新对他进行包装。不过辛兴的商务部门对万金的提案很犹豫,没有定下最终的结论。

万金可以理解公司的犹豫。苏晋江的这种古典君子人设,跟他的个人气质结合得刚刚好,在目前的当红小生当中可谓独树一帜,完全可以打造成苏晋江的个人品牌。

可这种人设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翩翩君子,温润如玉。这般形象自然能够长期吸粉,代价则是必须掩盖掉所有瑕疵。因为完美,所以脆弱。

基金门事件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训。假如苏晋江的人设是丁梓衍那种口无遮拦不怕招黑的类型,他在个人形象方面遭受的冲击会将小很多,不至于一落千丈难以收拾。

苏晋江这次复出翻红,许多人心里都怀有同样的疑问:他还能重建过去的人设吗?如果重建起来了,这一次又能保持多久?

今天那个记者的提问,其实也暗藏了这样的居心。

万金无法理解苏晋江真正的担忧。他的人设经不起第二次崩塌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重建。从现在到明年他的生日,他只有这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去努力扩大自己的赢面。他的筹码本来就不多,不能承受较大的风险。改变人设固然也有风险,但总是要比人设崩塌来得安全。

万金考虑了一下,重新包装你的形象是肯定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吧。你这一进组,大半年没曝光没宣传,想包装也包装不起来啊。等你这部片子出来,公司结合着作品做一波宣传企划,名正言顺就转型了。

我知道。苏晋江说,正式转型肯定得等到作品出来以后才行,不过我想从现在就开始做铺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