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命昏君他还没活够(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短命昏君他还没活够(穿越)——桥的那端(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听说李辛干脆回老家躲风头去了,赵瑜不由乐了,这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还真是简单粗暴,不过也确实有效。

至于对这批新进士的去向安排,自有柏清宇操心,赵瑜只在他来送折子时问了问前三甲。

陈言君预备分到翰林院,他博览群书又社恐,去搞学术再合适不过,状元郎宋灵玉则被安排到政事堂到下面各部磨砺。

其实说起来进士们更愿意去的是翰林院,既清贵又清闲在那待两年攒攒资质以后升迁也容易。

政事堂虽位高权重,但是事务繁杂,新人进去自然只有打下手被使唤的份,因而前三甲很少被安排到那里。

但这却是宋灵玉托了他父亲主动要求的,原因就是当年柏清宇也是在政事堂下面各部一路磨砺出来,宋灵玉这是准备向偶像靠拢呢。

至于李辛的去处

我准备把他安排到阳县当县令,清宇觉得如何?赵瑜合上折子,问柏清宇意见。

黄河沿线州县很多,每次泛滥的地区也不一定在哪,原主记忆中未来导致他下台的水灾就是在阳县发生的。

这个地方以前还真没发过大水,因而水患发生后地方官慌了神,还妄想着把这事压下去,后来实在没辙了才报到上去,结果原主比他更没辙,才一步步让事态扩大。

阳县么?

柏清宇回忆下那个地方,前段他让工部派人去黄河沿线各地排查是否有水灾隐患,阳县上报的也是诸事正常,难道

李尘是个可用之人,臣觉得可以。柏清宇没意见,在工部和阿瑜之前他自然相信后者。

至于阿瑜把李辛作为人选也没出乎柏清宇意料。

李辛文章他也看了,上面对水患防治的各种方法阐述都很有见底,是个实干之人,虽是新考中进士,之前几年也经历诸多磨砺。

就之前阿瑜对水患的重视程度,派一个可靠之人去地方也是必然的,目前来看没有比李辛更合适的人选。

不仅如此他还要再派人去阳县暗中核实,如果确有问题工部却没上报,那工部尚书也该换人了。

而且

若阳县的确有大问题,就说明阿瑜真能提前料到这一切。

如果是别人得出这种近乎妖异的结论怕是会悚然不已,但柏清宇却不在意。

妖异又如何?只要他的阿瑜无碍,其他诸端皆不足道。

既然柏清宇也觉得可以,赵瑜就没什么犹豫了。

唯一就是以李辛的能力做个地方官着实屈才了,那些踩高就低的肯定也会来说三道四,毕竟前三甲基本都是留在京中很少有外放的。

一面心里念叨着对不住黑脸老兄,赵瑜大笔一挥把李辛给安排上了。

等水患解决了再给你升职加薪以作补偿吧。

办完这事赵瑜觉得心头松快不少,嘴角弯弯哼着歌在任命诏书上盖了章。

该做的准备他都做了,要是还出事那只能说他命该如此了。

见赵瑜心情大好,柏清宇接着又给他说了另个好消息:今日收到沈赫传信说已攻下无极宫把霁无心给擒了,本来想把他押回京城,谁知他拼死还要再博一博,最后毒发身亡了。

真的吗?

赵瑜惊喜的刚问出来脑中就响起积分到账的提示,果然是「斩草除根」那个任务完成了,不由喜出望外。

终于不用担心那个疯批啥时候再来找他了,开心!

要不是柏清宇还在这儿他都想唱一段「今天是个好日子」,真是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啊。

而霁无心的选择也没让赵瑜意外,这人本质上就是个赌徒,哪怕只有一线机会他也要赌一把,如今落得这种结局说实话还是便宜他了。

喜悦之余赵瑜也没忘记问:霁无心这人为了活命不择手段的,表兄他没事吧?

提起这柏清宇表情复杂,道:他并未受伤,你那另个表兄提前在路上等着他们,一路绕过机关把他们带到无极宫。

沈赫说那霁无心行刺你未成后也料到会有这天,在宫里宫外布置下诸多高手等着,不过沈赫并未直接跟他们动手。

而是把新治成的风火雷、火葫芦这些火器一并丢了进去,那些高手还没见着他们就被埋里面了。

赵瑜:

沈赫这打法太无耻了,不过他喜欢。

这也证明了火器的效力确实强劲,连武功高手都难以招架,更遑论普通士兵了。

又想起一个问题,赵瑜赶紧问:那霁红月的娘怎样了?

他信中并未提到,只说他们擒住霁无心后霁红月就不知去了何处

柏清宇摇摇头:不过以霁红玉的本事,应该会把他娘提前带出来吧。

赵瑜一想也是,霁红玉那神出鬼没的技术,总能有办法把他娘弄出来。

不管怎么说,她也是云深大师仅剩的女儿,旧日恩怨便以后慢慢再算吧。

就是不知霁红月去了何处,或许明年之前都见不到他了。

有霁无心这样的爹,他以前定然过得不容易,想到霁红月那日问是否要跟他一起走,赵瑜恍了恍神。

虽然嘴上总是欺负他,霁红月对他也确实真心实意。

希望以后他能过上那日所言肆意江湖的日子吧。

新晋进士的任命诏书很快公布出来,不出所料众人对李辛被外放一事大感意外,一时说什么的都有。

刚从老家回来的李辛却一句抱怨也没有,领了任命书便回住处为上任做准备。

而与之前门庭若市相比,诏书下来之后便再没有人往他这里登门了,跟他一批中进士的还有人明里暗里讥讽,中了一甲又如何,得了皇帝两句好话又怎样,这出路安排的还不如二甲的那些进士呢。

论你是谁,出了京想再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

有说风凉话的自然也有为他鸣不平的,但无论听了何种话李辛都不予理会,到时间便雇了马车自去阳县上任去了。

坐在马车上的李辛并未如他人所想般意志消沉,而是反复看着手中的东西。

离京前柏相把他召了过去将这封陛下密诏给他,诏书中所言之事也印证了李辛的猜测,陛下让他去阳县果然与水患有关。

李辛特地去查了阳县历年县志,发现此地近百年来都没有大的水灾记录,但李辛并没放松反而拧起眉头。

若是容易洪水泛滥的地方会更重视河道治理,而阳县这种地方反而更容易忽略这方面的事。

若真的有大隐患,不出事还好,一出就是不好收拾的大事。

将诏书揣到怀里,李辛靠着马车细细思索。

陛下和柏相既将阳县交付给他,定然是已暗暗查出端倪。

如此他就更要全力整治问题,定然不能让此地出现问题,如此才能上对得起皇恩,下无愧百姓。

且说安排李辛去阳县任职后,赵瑜总算能清闲一段时间,这前前后后一个月他都忙得不可开交,非常勤勉了。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