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捡漏姐姐的亲事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9章 捡漏的第一百二十九天从明天开始,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人,钱呢?粮呢?北地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也不少,怎么就换不回……”

张炳之瘦削的身影立在总督署大门前,寒风中挺立,花白的头发被吹得微微凌乱,望着玉京的方向,轻轻摇头。

“我老了,管不动了,那些人胡来也不禀报,我也不知道钱跟粮去哪儿了,不过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万一有心人听去,于你无益。”

周大人浑身一凛,低头应声,“是,大人,属下记住了。”

张炳之沉声道:“霍侯夫人既然说留下,那她之后要做什么,你要尽全力配合。”

周大人一愣,“一个女人,真的这么大作用吗?大人,会不会……”

“我也不知道。”张炳之面色平静,“总之,尽人事知天命吧。”

温竹君答应留下后,便开始闭门不出,给所有认识的人写信,最多的是写给霍云霄。

尽管她很不想承认,但她也只能承认,在这样的时代里,能活得体面痛快,的的确确是在依靠霍云霄,若她不是霍云霄的妻子,张炳之压根不会理会她。

眼看着年关将近,家里的粮食也一日日减少,她心里的不安也在与日俱增。

“夫人,东西准备好了。”青梨有些不舍,“以前送礼是送银钱,送首饰布匹,现在倒好,送粮食。”

温竹君心里叹了口气,“走吧,去周家。”

周大人今日正好在家,看到温竹君带来的一石粮食,很是诧异,“侯夫人这是做什么?我家中有粮的。”

温竹君也不揭穿,只笑道:“周大人,我与秋蝉是好朋友,承蒙照顾,如今新年快到了,送些东西也是应该的,就当拜年了。”

周大人面色尴尬,“不知夫人今日可还是要寄信?”

温竹君摇头,信寄多了也无用,她到现在还没收到回信呢,只有大哥哥报平安的信。

“我想看看现在北地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周大人刚想说话,但犹豫了下,干脆去书房拿了个小册子出来。

“这是昨日送来的,最齐全的数字。”

温竹君郑重接过,翻开一看,数字触目惊心,顿时就有些呼吸不畅。

“为什么这个县死了这么多,足足六千多人?”

周大人沉重道:“那个县在汛期就被淹了,是最严重的,后来听说能回去种粮食,那些人就回去了,房子没了,什么都没了,寒冬腊月,只能冻死,这还是张大人尽全力保下的。”

温竹君听的喉头发干,手渐渐捏紧,“朝廷是彻底指望不上了,对吗?”

如今还大雪封路,更有借口了。

周大人不敢乱说话,只能沉沉道:“张大人说,是他对不起北地的百姓,拖累了他们,其实,北地的百姓从未怪过他,丰源的百姓更不会怪他。”

温竹君听得很是沉默,张炳之来北地,是北地百姓的救星,反之,也是催他命的克星。

她缓缓闭上眼,在脑海中幻想太子此时的模样,或许在庆贺张炳之一党即将倒台,也可能在虚伪的掉眼泪,内心暗喜阳谋已成。

是啊,没有好处的事,他怎么可能会干?那可是举全国之力奉养出来的一国储君啊。

还有皇帝,这个已经年迈的老人,更是帝王术的大成者,可这一切,太子真的能瞒过皇帝吗?

册子里死去的人,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一根根杂草,等待来年,就有新的草重新填充。

温竹君忽然道:“张大人现在在哪?”

周大人道:“他老人家去了惠州,那边情况不太好。”

温竹君咬牙,“若是我能找来些粮食,能用什么办法,尽快运送到北地?”

现在寒冬腊月,水路不好走,有些河段深度不够,有些河段直接结冰了,更别提这大冷天的,船工也受不了。

其实张炳之说的对,时间都太巧了,巧的连老天都不帮北地百姓。

周大人眼睛一亮,但很快又黯然,“夫人即便是能弄来粮食,我们也买不起了,北地荒凉,赋税严苛,余钱可不多。”

“我们可以签协议,五年内还清就行。”温竹君顿了顿,“不过我能力有限,弄来的粮食,可能也不多。”

周大人却极高兴,“张大人说,百姓能撑过这个年,或许事情就有转机。”

温竹君听着只觉心里闷闷的,这个转机,恐怕就是张炳之的死期,他倒是挺坦然。

“如今西边是什么状况?”

“听说霍侯爷一去就又胜了一仗。”周大人轻笑,“霍侯爷少年英才,难怪如此受重用。”

温竹君面色端肃,“周大人,接下来,我可能不便露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