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1章 芳华的褒与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尤其是程路从战斗英雄到被批判者,更是隐晦对英雄的“去神圣化”处理,不利于青年思想教育。

缺乏光明的结尾,更不符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像这样的文学作品,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眼前,实在是令人心惊震怒!

……

像这样猛烈的,尖锐的批判,文艺界并不少见,但偏偏在眼下这种情况,显得极为惊人。

翟昊强的批判像忽如其来雷霆暴雨,冲击着人们沉浸在美好青春中的心境。

将本来平和向好的文学舆论,一朵乌云悄然笼罩而来。

众多纸质媒体,都对进行了转载。

一时间,批评之声渐起。

《芳华》究竟是文学的先锋性太过超前,还是立场性有问题?

围绕着这两个尖锐矛盾的论点,看似平和的文学界,也跟着掀起一场讨论与交锋。

然而此时,整件事情的主角程开颜,此时悠闲的陪着老师下棋。

“既然老师下在这里,那我就只好下在中间了,不好意思老师,我的棋子已经五个连成一线了。”

昔日春意盎然的小园,此时也只有菊盛开。

院墙边的西府海棠树下,被萧瑟的秋风吹的哗哗作响,泛黄的枯叶,在空中飘荡下来,落在木桌上。

木桌两侧,两道身影对坐而弈。

一个年轻得只有二十岁,一个则有八十多岁。

二人手执黑白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气氛悠闲静谧,丝毫没有被外界的抨击与讨论打扰到。

“不行,不下这里。”

叶圣陶听见程开颜这话,顿时就要悔棋,伸手去拿棋子,重新落在程开颜刚才的位置。

“呵呵。”

对此程开颜笑而不语,看着眼前这宛如老顽童一样的老师。

“笑什么笑?好好的围棋不下,偏偏要我跟你下这劳什子五子棋!”

叶圣陶吹胡子瞪眼,不满道。

“围棋我又不会下,下他干嘛,况且下棋又不是为了输赢,打发时间而已,何必这么认真呢?”

程开颜随口宽慰道。

“你倒是看得开。”

叶圣陶点点头,意有所指的说。

这段时间《芳华》刊登以来,他就一直从儿媳妇姚澄买回的报纸中,关注着《芳华》被一些评论家大肆批判的事情。

激烈的批判言论,一瞬间就让他回忆起那个严肃紧张的时间段。

这件事饶是他,也觉得有点棘手。

毕竟程开颜战斗英雄的身份在这里,要是影响很不好的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嘴巴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也管不到别人。”

程开颜缓缓摇头,他其实看的比较开。

一来,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了。

二来,早在创作《芳华》的时候,他就有想过这个问题,有意识的做了控制。

外面说来说去。

无非就是抓着第二卷中,文工团内部干部子弟小团体,特权压迫的一些问题做文章,以及英雄被泼脏水的情节这两个方向来批判。

但这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因此程开颜心中其实没有多少担忧,只是看着老师满头干枯的白发,紧锁的眉头与有些疲惫的脸庞。

心中既有温暖,也有对他老人家身体的担忧。

他知道老师这是替他担心,说不定好几天都没睡个好觉了。

“您老就放心吧,肯定没事的,我自己写的作品我能不清楚吗?一些敏感的情节我压根就没写,做了柔和化处理,要不然您觉得程路进了审讯室,会因为没有证据而无罪释放吗?

他们这些批评家只能扣着某些字眼和情节,放大式的批判,放在如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盛行的时代,芳华虽然直指集体主义的潜在压迫,但其实没有什么大碍。”

程开颜看向老师,温声宽慰起来。

“嗯……”

叶圣陶沉思一二,觉得也是这个理。

况且上个月才给程开颜颁发了战地文艺先锋的称号,另外还有采风工作组与自己撑腰。

这点批评之语,其实并不算什么。

叶圣陶失笑一声,叹息道:“说的也是,倒是老师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期,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您这不也是关心则乱吗?我知道您是担心我,只不过像您这个年纪,好好休养生息,颐养天年就是了,等再过几年您就等着含饴弄孙吧。”

程开颜起身给老师重新添上热茶,端到老人家身边笑着说道。

“哈哈……还含饴弄孙呢?重孙还差不多。”

叶圣陶老先生心中轻松不少,笑着的打趣道。

他其实是将程开颜看做孙子一样的。

“行,您等着。”

程开颜也笑了起来。

“你跟莉丫头的动作放快点,老头子我都八十多了……再过几年,说不定……”

老先生说着说着,声音低沉下来。

程开颜闻言心头一黯,勉强笑着说:“知道了,您就等着吧。”

虽然还没达到年龄,但也确实该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

北京城,总政治部大楼。

一场关于采风征文大赛与《芳华》的讨论会议正在召开。

“嗯,从三位的解释来看,《芳华》这部作品并不涉及根本性的问题,组织原则上不对《芳华》及程开颜同志进行处理,不过关于这些负面舆论,三位必须要尽快解决。”

会议上,副部长江云霞眼神平静的看向刘白玉,魏巍,徐怀中三人。

“江部长亲放心,我们会处理好的。”

魏巍老先生面色冷静的点头,这种情况,其实他早在看完这部作品时,就有过猜测。

而且刊登这部作品,三人都持赞同意见。

会议结束后。

三人共同署名的一篇评论文章,刊登在《文艺报》上:“《芳华》并未否定部队整体的崇高性,而是通过个体命运的偶然性悲剧,揭示集体无意识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这是文学对社会的合理批判。

不是解构,而是重构英雄主义,主人公程路的遭遇恰恰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不在于完美人设,而在于破碎后仍坚持理想和光荣的韧性。

他的平凡普通与坚持,证明英雄不是完人,而是在泥泞中坚守良知的普通人……”

三位军旅名家的评论文章一出,将多日以来的阴霾扫平。

同时《解放军报》也刊登了一则消息,南疆领导亲自购置《军旅采风作家专号》,号召全军阅读学习。

一时间,整个文学界平静都下来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