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啊,眼下你也是军政院院使,是朝堂上的顶梁柱,说话做事更要考虑百官感受,更要考虑官家的感受……你说不投降这点,予觉得没问题,但不称臣不割地不配款这三条……年初官家这三个可全都做了,你这话不是存心让他难堪吗?”
赵楷静静地听着,一副倾听的样子。
“还有年初与官家一起做出决议的大臣们……他们也是一片忠心为国为民,也是为了能让金兵早早退去,这才出此下策……”
眼见自家麒麟儿并没有反驳自己,这位太上皇越说越上头,“这为政以德,岂能如此直来直往?若引起了大臣们的抵制,你的军政院、新军制往后如何顺利顺畅地推行呢?”
“……”
赵楷是真的不知道该对这位太上皇说什么好了,直接顶撞吧,落个不孝的名不仅会引来朝堂上反对势力的攻诘,甚至还会让自己现在创建的军政体系的人心不稳。
眼见郓王一副恭顺听命的样子,赵佶忍不住十分自得地捋了起来自己的美髯,语重心长地道:
“三郎,这议和之事你还是不要掺合,安心做好东京城的城防和军制变革就行了……至于什么不投降不称臣不割地不配款这些,这样的大话你说说我们自己人听听也就罢了,还是别对着金人说……否则,他们必然倾全力来攻打东京城,届时这东京城区区八万人如何守得住?”
听到这里,赵楷是真的失望透顶,也深刻地明白这大宋朝堂会变成如今这乌烟瘴气的样子,自己这位好父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守得住!”
想到这里,他终于忍不住了,声音平淡却无比坚定地说道。
“你……你说什么?”
“我说,就算城外的金兵再多一倍,我也能用这区区八万禁军守住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