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世民高兴极了,太宗好啊。
大多数皇帝都追求个身后名,李世民亦不能免俗,甚至因为他上位的特殊性,他更追求自己的文治。
不止,你的谥号是文。
文啊慈惠爱民曰文,经纬天地曰文,若说文贞是文官追求了一生的美谥,文就是对皇帝最高的赞誉。
李世民唏嘘着,顿时觉得自己也算是不枉这一生了。
林稚水加大力度:后来,你儿子给你加谥了,文武圣皇帝,你孙子也把你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谥号这东西,还真的是越长越有面子。
然而,太宗皇帝对此兴致缺缺。
林稚水:你不高兴吗?你的谥号挺长的。
李世民轻描淡写:还好吧,我登基之前的前缀也挺长的。
毕竟,最激动的文皇帝谥号已经面对过了,再往后加,也是换汤不换药。
林稚水:
是挺长的。
文字世界里,阮小七疑惑:有多长?
林稚水呃了一声,深呼吸,一口气念了出来: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
吴用:总之,除了太子,什么头衔都有了。
白玉堂:后来人家也当上太子了。
何止,还当上了皇帝。一道陌生的声音插|进了这场对话,吴用和白玉堂看过去,就见到太宗皇帝和善的笑。
他还挺会与民同乐的。
李世民又望向林稚水:好了,你给我戴那么多层高帽,也该说一说你的谋算了。
被看透就看透吧,林稚水已经无所畏惧了,倒也不能说是谋算,我只是有些问题想要问你。
李世民一边脱战甲,换上文士的衣袍,一边问:嗯?什么问题?
林稚水瞅着他湿漉漉滴汗的发尾,随手递上一个和衣服同色的发冠,你能听到买书回去的人的声音吗?
能。
李世民已经好久没有自己给自己系头发了,动作笨拙得不像战场上声名赫赫的天策上将,好半天才给自己随便扎了个最简单的发型。
林稚水点点头,问:我发书之前,截了一段桃木下来,请雕塑大家为你塑像,你是从书稿里诞生的,可能进入桃木像中?
能。
是不是看书的人越多,你对外界的联系就越清晰。
这个问题让李世民停顿了两息,是。
啊,果然。
林稚水开始自言自语的碎碎念:我之前就在想,名著的标准是什么。文笔当然是很大一部分,可是,不论我再怎么喜欢郭大侠,也不可能厚着脸皮说《射雕英雄传》能和《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放在同一层次上。
郭靖听了,并没有为此生气,反而赞同地点了点头。
阮小七问:那你想到了吗?
同一时刻,吴用震惊地揪断了自己的胡子。
林稚水笑道:看来加亮先生已经猜到了。
收到众人的视线,吴用:对,我猜到了,还要多亏了林兄弟方才问太宗皇帝的几个问题。他用赞叹的目光看着林稚水,你的脑子究竟是用什么做的,这也能让你找到原因。
阮小七催他:哎呀,你就别说这些老生常谈的话了,林兄弟脑子好不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实了吗,你快说说,名著的标准是什么!
吴用笑了笑,也不卖关子了,是名。
阮小七:啊?
吴用:知名的名。
林稚水:不错,就是知名度。
在古代这种信息传播并不发达的社会,一本书能做到让三十万人争先观看,那就是名著了。
这种判断标准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可谁叫出了个穿越过来的林稚水呢。
要知道,《射雕英雄传》在他原来的世界,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无冕之王。他当年没特意去查过金书的大销量,只知道在一八年,这个离《射雕英雄传》连载期距离了六十一年的时间,香港的公共图书馆里,它的借阅量也能达到一万零五百九十,见微知著,可以推算出《射雕》的知名度,绝对不止三十万。
总之,以他穿越后的这个世界的标准,《射雕英雄传》就是当之无愧的名著。
阮小七:所以,只要推广得好
林稚水打破了他的想法:还得文笔过硬,毕竟我们上头有天道勘察,究竟是冲着名声去,买回来后压着不喜欢硬看,还是真心喜欢的翻阅,还是有差别的。
阮小七:那这有什么用啊。
林稚水觉得挺有用的,至少这样,他能把握住写哪一本书的同人,能够让里面的人物出现。而且,如果是这样七哥,你可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英灵殿的计划。
在四书五经,史实文化浸淫多年的古代,还能有比历史人物更大的知名度吗?
阮小七眼睛一亮:你是想钻天道的空子?
嘘!林稚水冲他眨了眨眼睛。
阮小七笑着舞了舞拳头,棒极了!
智多星亦是对此表达了赞许:只不过,在天道察觉之后,这个空子估摸着也要被补上了。
林稚水笑了笑,我听说过一句话,任何事情,不谈剂量都是耍流氓。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做,而且控制着书籍数量,这不叫钻空子,这叫
一线生机。
属于人族的一线生机。
林稚水:正好,我的队伍还差一个人,让我想想,要写哪一位先贤会比较好。
阮小七:孔子?
林稚水:
阮小七:这个名声绝对够了!
少年翻了个白眼,是啊,写完我就要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孔圣人是什么层次,我又是什么层次,居然还敢戏说孔子?
阮小七:那要写谁,再来一个皇帝?
林稚水:再来一个皇帝,能有二凤有用?
李世民:这话我爱听。
林稚水:不过好像还真有一个皇帝挺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