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古代开食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回到古代开食铺——呆呆呆呆呆(2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回头望着对方挺直的脊背远去的模样,不知道为何,张怡突然间觉得一阵难过,眼眶一红几乎要落下泪来。待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夫子授课的时间已经到了,这才匆匆忙忙的往书院跑去。

张怡边跑边回想着刚刚遇到黎子安的情形,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平。为什么同样出身寒门,黎子安却能比他幸福这么多?为什么明明被赶出学堂,差点儿被众人唾弃,为什么还能有那么多人帮他?就连院长和夫子也都高看他一眼

明明都是同等出身,为何他能站立于云端,他却只能躺在烂泥里成为仰望的那个人

黎子安不知道张怡所想,回想着食铺的规划,一路慢条斯理的走回到了李府。此时,李弘深正坐在书房里温书。看到他回来便放下书,起身走了出来。

去哪儿了?到处都找不到你。

看到黎子安洗好手,李弘深摘了旁边架子上的手巾递给了他。

闲来无事去铺子里看了看,我仔细看了一下,感觉这个铺子租的确实挺值的。

听到黎子安提起铺子的事儿,李弘深的心猛地一颤。听他并没有发现,也就渐渐的放下心来。顺着他的话题开口道:哦,是么?

嗯,每月租金五钱银子确实可以了。黎子安点了点头。

见李弘深还挺感兴趣,便将自己的计划跟他详说了一遍。见有些地方李弘深不是太能理解,便拿了一张纸头,将房间的计划图草草的画了一遍。见他点头表示明了,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想法确实不错,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动工?李弘深问道。

当然是越早越好,修建改造,我打算请我大哥他们来弄,木工我二哥专攻。找他们我放心一些。

李弘深并不在意这些细节,见黎子安都已经打算好了便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卧室房间的床头放了一个木匣子,我让赵阳兑了一些碎银子方便你用。你需要的时候自己拿便是了,以后不要跟我分的那么清。

闻言,黎子安感动的点了点头,拥着李弘深在他鬓间啄了一口。

有个土豪媳妇儿感觉就是不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帮亲戚家接新嫁娘,从来没参与过这种事情,基本全程一脸懵逼,心里的尴尬满的都快溢出来了

第34章晋江独家发表

因为农闲外出找活儿的人不少,因为有了竞争,黎大哥和黎二哥等人就空闲了不少。在黎子安跟黎老太商量完的第二天,黎老太就收拾收拾回了黎家村将事情同两兄弟说了一遍。

有活干能挣钱自然是好的,而且还能帮自家小弟的忙,两兄弟自然乐意之至。因为要改造整套院子,人手少了肯定是不行的。黎大哥原是做泥瓦工的,这种只能跟别人搭班。自家小弟这活儿如果想接下来,肯定要跟工头儿商量,看看工头儿手上是否还接了其他人家的活,能不能排的开。

黎二哥是做木工的,听他娘的意思,黎子安租下的那套房子面积不算小。打上一整套的桌椅板凳,还有厨房里的橱柜桌凳,杂七杂八全部弄好,估计得两个月的时间。幸运的是黎二哥的岳父也是做木工的老手艺人,手底下有着不少的徒子徒孙。只要他岳父肯出面招呼一声,时间上估计能缩减不少。

不过他岳父年岁已经不小了,这些年来也攒了些家底,所以最近几年也不再轻易帮人做活,黎二哥在心里默默地盘算了一下,便回房同自家媳妇儿商量这件事去了。

自家小叔子对两个孩子怎么样,黎二嫂自然是看在眼里的。如今小叔子有事需要帮忙,而且他们也刚力所能及,自然是没有推辞的理由。这几年她爹虽然不怎么自己动手了,但偶尔为之也不是说不可以。

黎二哥将话同黎二嫂一说,黎二嫂当即便点了点头,加上中秋将至,当天中午夫妻两个便买了点儿东西,带着俩孩子回了娘家。

黄老爷子就黎二嫂这一个闺女,看到闺女和女婿带着孩子回来,心里很是开心。忙不迭的让黄老太太准备酒菜,打算同女婿好好喝一杯。

黎二嫂知道她爹是个酒晕子,当即拉了脸开口说道:您老就知道喝!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一点儿都不知道节制点儿。万一喝出个好歹来,看谁替您受罪。

黄老爷子乐呵呵的听着自家闺女的训斥,伸手点了点黎二嫂,数落道:瞧你这炮仗脾气,嫁到别人家早就不知道挨过多少数落了,也就子扬和亲家能受得了你。

闻言,黎二嫂横了他爹一眼,转身端着摘好的菜去了厨房。黎二哥见状,笑着替自家媳妇儿辩解道:瞧爹说的。文舒他娘在家可贤惠了,我娘都不知道多喜欢她。她方才那么说,也是为了您老着想。说实在的,您年岁也不小了。这酒又不是啥好东西,能少喝点就少喝点呗。

黄老爷子见女婿如此护着自家闺女,心中暗暗庆幸自己当初真的没看错人。笑呵呵的冲着女婿点了点头,听话的倒了一杯,便把酒壶收起来放到了柜子里。

席间,黎二哥提到了自己的请求,老爷子喝了一口小酒没有一丝犹豫便点头应承了下来的。见状,二哥心里很是感动,但他知道老爷子答应他,不过是看在自家媳妇儿的面子上。扭头看了眼正在喂孩子吃饭的媳妇儿,黎二哥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人人都说娶妻当娶贤,黎子扬觉得这句话说得真是没错。

自从媳妇儿嫁到他们家,上敬下恭,家里家外尽心尽力的操持,认识她的人没有说一个说她不好的。但是黎子扬知道,媳妇儿是黄家的独苗苗,在家时也是父母捧在手心里娇养长大的。能嫁到他们家做到这种地步,其间的委屈和辛酸他自然看在眼里。所以有些事情他都愿意以媳妇儿的意见为主,不是怕她,而是敬她。

一家四口直到天色将黑这才往回赶,看着夫妻二人带着孩子离去的背影,黄老爷子背着手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旁相守多年的老妻看着他,知道他心中所想,无奈的摇了摇头拉着老爷子的胳膊往回走。

人家都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来气。到你这儿可好,越看越满意。

闻言,老爷子停下脚步斜着眼睛看着老妻,笑道:咋地?子扬这孩子你不喜欢?当初我不乐意把闺女嫁给他,是谁在后面跟我叫板来着?

见自己老妻吃瘪,老爷子呵呵笑了一声,接着说道:虽然子扬这孩子不错,性子温和知道疼人。但也是咱闺女能吃得住委屈,女婿看在眼里才体贴她,心疼她。亲家母不用说,性子虽然要强,好在不是个磨搓人的婆婆。我当初不满意的是黎老大家的,事事拔尖要强,怕咱闺女吃亏。不过现在看来,两个妯娌相处的还不错,我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听到老爷子的话,黄老太太点了点头。是啊,只要闺女过得好,咋样都行。只是你都这么大岁数了,黎家小子那活儿你能接的下不?

咋接不下,小范,长春,不是还有他们么?说完,黄老爷子悠悠的叹了口气。亲家待咱闺女不薄,这点子小事能帮总归是要帮的。而且之前闺女回来的时候,也说黎家小子对他们俩孩子挺好。

黎家小子是做学问的人,以后文舒和文悦能得他照顾错不了。所以他的事儿咱多上点儿心,对闺女只有好处。我这把骨头是老了,但还干的动,而且多活动活动对身子骨儿也好不是。

听老爷子说得一套一套的,而且句句在理儿,老太太静静的听着也不吭声。两人相携着回了家,两人背后夕阳斜照,唯有岁月静好。

黎子安早就算着中秋的日子,他原想着李弘深可能会有应酬,自己是否先回黎家一段时日。不过,话刚说出口就被李弘深瞪了好半天。当天晚上,两人缠歪到后半夜,终于磨得黎子安答应他陪他过中秋团圆节这才心满意足。

两人依偎在一起,黎子安抚摸着李弘深光滑的脊背,歪着头看着对方熟睡时嘴角勾起的模样,原本矛盾的心最终倒向了李弘深这边。

虽然这人不曾说起他家中的事情,可黎子安也看得出他跟家中的关系似乎并不怎么好。京中有学识,有条件的书院不知凡几,若他跟父母关系好,又怎么可能放着京中那么好的书院不读,千里迢迢来到黄石这个小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