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谎称怀孕后全朝堂都来认领(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谎称怀孕后全朝堂都来认领(穿越)——林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几日后,程太傅返回京城。

而与他一同出京的柳临溪并没有回来,就连褚云枫和十方也下落不明。

李堰尚未来得及发火,程太傅便将柳临溪写的信给了他。李堰当着程太傅的面打开那封信一看,面上的神情顿时一转,先前的担心、愤怒和焦虑变成了难以抑制的悲伤。

那封信只写了两行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堰拿着那封信,半晌没有回过神来。他被柳临溪不告而别所激起的一腔愤怒和懊恼,被那两行字瞬间击的粉碎。

是老臣令陛下失望了,请陛下责罚。程太傅道。

先生一路辛苦,早些回去歇息吧。李堰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着人将太傅送回了程府。

他还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将柳临溪出走带给他的懊恼发泄给年事已高的程太傅吧?毕竟这个老人,刚刚拖着花甲之躯,奔波了十数日来往徐州营和京城之间。大概柳临溪也料到李堰不会难为程太傅,所以才会请程太傅帮忙。

送走了程太傅之后,李堰将信收好,直接去了永寿宫。

李堰得知柳临溪没有回来,第一反应是柳临溪去了西北。

但他转念一想,骤然就想起了那天夜里柳临溪的表现:

如今细细想来,那晚柳临溪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透着问题,只可惜李堰当时太累了,又惦记着战事,根本无心多想。柳临溪太了解他了,几乎把李堰吃的死死的,就连李堰对他每一句话的反应,都提前猜到了。所以那晚柳临溪步步为营,一点点拆开了李堰的防备,最后骗的李堰不得不妥协。

若柳临溪是在那晚做的决定,那么此事就不得不问问太后了。

毕竟一切都发生在柳临溪离开永寿宫之后

太后见到李堰之后,重重叹了口气。

李堰一见她的神情,便知道自己猜对了。

母后,你那天究竟跟他说了什么?李堰问道。

太后问李堰:溪儿已经走了吗?

李堰道:你早就知道他会走是不是?

太后点了点头,一脸黯然开口道:我拦不住他,你也拦不住他。

他去了哪儿?李堰问道。

莒国。太后道。

李堰闻言一怔,心道果然不是西北。

他答应了李堰不会去西北,倒是没有食言

太后随即将那日对柳临溪说的话,都朝李堰说了一遍。

李堰闻言十分懊恼,后悔自己没有早些觉察到异样。

你即便知道了,你又能拦得住他吗?太后道。

李堰开口道:我若知道他是要去冒险,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去的。

太后开口道:难道他去徐州营的时候?你是全然放心的吗?

李堰闻言一怔,瞬间明白过来,即便他知道柳临溪此时待在皇宫里才是最安全的,但当柳临溪软硬兼施提出要求的时候,李堰依旧无法全然不顾对方的请求。

因为柳临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李堰即便是身为皇帝,哪怕又是他的夫君,也不可能将他全然禁锢在自己的身边。

而且柳临溪这个人手段太多了,性子又跳脱,他但凡想做什么事情,只要铁了心去做,李堰纵然有百般的花样,也不可能完全阻止得了。

此去太冒险了,即便七王爷对父皇有愧,过了这么多年,还能顾忌旧情吗?李堰道:他为什么就不能跟朕商量一下?若是真要找莒国联盟,大不了朕派人去找他们谈便是,何必要他去冒这个险?

太后道:因为此事成败只有一次机会,溪儿想的通透,自然要选最有可能成功的那条路。

因为那个孩子吗?李堰问道。

那毒药是当年莒国相赠,二十年前害死了先帝和哀家的孩子,如今又害了你和溪儿的孩子。太后道:莒国此番若是拒绝溪儿,便意味着彻底和大宴断了重归于好的可能。

无论是出于愧疚,还是出于利益考虑,莒国都不可能不考虑柳临溪的提议。

由他亲自去谈,确实是最稳妥,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个选择。

但同时,柳临溪面临的风险也是最大的。

莒国一旦不愿合作,反手把他交给大周,他便会成为威胁李堰的最大筹码。

所以柳临溪此行也是在赌,赌莒国会选大宴,而不是大周。毕竟此前大周到底有没有邀请过莒国联盟,他们都只是通过董归的一面之词判断的,根本毫无其他依据。若是这个信息判断错了,柳临溪此行将十分危险。

是朕无能,既保不住自己的孩儿,也保不住柳临溪。李堰神色凄然的道。

你做的很好,否则溪儿怎会甘心为了你去冒险?太后道。

李堰苦笑道:他为的是大宴的百姓,朕

太后见李堰失魂落魄的样子,开口安慰道:溪儿想的很周到,你也不用太过担心。他此去是为了求活,必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会轻举妄动。而且他带着十方一同前去,便是为了让你安心,你该体谅他的苦心。

李堰深吸了口气,将胸中翻涌的情绪强行压下、

柳临溪想得是周到,以至于李堰连发脾气的机会都没有

太后又道:如今,大宴正值危亡关头,你既是大宴的皇帝,应该想着如何不辜负溪儿的心意。他为大宴冒险。也是在为你冒险。

李堰点头道:儿臣知道他的心意,母后放心便是。

太后闻言心下稍安,却还是不免心疼这俩孩子。

柳临溪一走,李堰便像是被人抽去了大半魂魄一般。

整个人都失去了生气,就连喜怒都看不大出来,一张脸整日冷冰冰的。

那天永寿宫出来之后,李堰将自己关在御书房一整夜没有合眼。

第二日早朝上,他让苏恒宣读了他连夜拟好的新的调兵方案。

满朝文武顿时如炸了锅一般,纷纷当堂力谏,请李堰收回成命。

李堰却铁了心,当日着人快马加鞭,将盖了玉玺的文书送出了京。

柳临溪既能破釜沉舟,不顾一切,他纵容无法阻止,却也决计不会让对方孤立无援

柳临溪和商队的人用了近半个月的工夫,穿过大半大宴的国土,一直到了大宴的最西边。

大宴临近莒国的城池名叫临西城。

柳临溪抬头看着城门上的字,不禁失笑道:这个地方看着与我倒是有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