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屠户家的小厨子(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屠户家的小厨子(穿越)——爱吃羊角蜜(1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亲自去看着火,新手上路,全靠火候。

姨夫,你也去吃吧,我来看着火。

好咧。刘老三早在第一个油果起锅,就在想象这油果的味道了。

宁哥儿,这油果味道真不赖啊,真香。

谭屠户也跟着夸,外面裹了芝麻,口齿留香,我以往还没吃过这种油果,也不知道宁哥儿是怎么想出来的!

白宁道:这是别的地方的吃食,配着早饭吃的,这边没有。

怪不得呢,我们这边也见过。

大山,按压的力气可以再大一些,不怕把它们压坏。实在是刘大山力气太小,根本就是漏勺才碰到油果,他就赶紧移开了。

这我怕把它们弄扁了就不好看了。刘大山不好意思的解释。

没事,扁了它会重新圆起来的。

白宁又给纠正了两三遍,大山的力道才算掌握的刚刚好。

二姨,你们看看大山炸的,快尝尝。

宁哥儿,你也来吃,我们都吃好了,不用忙活了。

不急,油果全部都是要炸出来的。最近面条吃腻了,正好给大家换换口味。

这油果大家没见过,会不会不喜欢啊?徐娘子担忧道。

都需要再试试,反正都糯米也磨出来。对了,你们吃着味道怎么样?白宁问。

好,吃起来香得很嘞!刘老三是第一个赞同。

我觉得成。谭屠户紧接着道。

那这该怎么卖?

我数了一下,一斤糯米大概可以做六十个油果,我买了五斤,就是300个,加上油,成本六十文差不多。这样,我们配着豆浆,一碗豆浆两个麻球三文钱,一样一文钱。

会不会太贵了?徐娘子迟疑的问,毕竟这豆浆真的不值钱,一斤豆子能打十多碗不止,一斤糯米能做上六十多个油果。

二姨,你忘记豆浆还加糖了吗?

对啊,糖可不便宜。

大张都是白宁他们家面馆的老客了,他家不再这县里,而是附近的乡镇。他一个人来这码头这边讨活计,一个月能挣个一两多银子,他在这边民居租了一间屋子,一个月100个铜板,住的地方解决了。但是吃饭就在县里食肆里随便买点什么东西吃,在白宁这家面馆开起来之前,他还在考虑是不是要把媳妇带带身边。但是自从白宁这家面馆开起来后,他这个主意就打消了一点,这家的东西很实惠,一碗肉面六个铜板,一碗素的的才四文,味道还很好。

不过嘛,就是天天都是面,好吃是好吃,就是有点燥火。

大张,今儿怎么来得这么早,第一个。刘老三跟大张现在挺熟了,他们年纪差个七八岁岁,但是对刘老三来说,一点都不是事儿,当初他都能够跟谭屠户这个小他近二十岁的称兄道弟,这还只小七八岁。

今儿没活,打算家去。

哈哈,今儿吃什么面?对了,今天我们这里先做了一样吃食,叫油果,也叫麻球的,要不要先试试?

大张眼睛一亮,可以,你给我来一个。

刘老三给舀了一碗豆浆,又给夹了两个麻球,你看看,豆浆配麻球,贼香的嘞。

大张看着那麻球,看着倒是好看,他试着咬了一口,还真香。

老刘,里面咋是空的啊?

刘老三回了一句,不空它能这么香?这东西不贵的哈,用了猪油合又加了素油炸。两个加豆浆才卖三文钱,豆浆里头还给放了糖,这多金贵的东西的。

大张闻言点头,确是不贵。

都是熟人了,我还能够整你。你吃了好吃可得给我宣传宣传啊。

那可一定的。大张一连吃了四个麻球一碗豆浆,然后摸摸灌了水饱的肚子,这麻球还真香,中午还有没有?

没了,这是第一次做,就做了些一两百个,卖完就完,豆浆可能还不够。

大张正对着麻球好奇的时候,想到家里的小娃娃,那给我家孩子带两个回去。

我可先说好了,这个凉了味道可能没这个好。

没事,只要不坏就行。

刘老三找了油纸,给装了八个,一共十三个铜钱。

油果的豆浆的出现,是分薄了面条的生意的,但是大多数人觉的偶尔换换口味还挺好,况且这个麻球还是这边从来没有过的吃食,大家都乐意尝一尝。

但凡在外面能够吃饭的,家里都不是缺那一文两文的人,饭量小的人,一碗豆浆两个油果也就差不多了,饭量大一些的就是一碗豆浆,四个油果,也能管一上午的了。

算下来,这个比吃面还划算,还能给家人带着回去。

两百多个油果,最后卖来还剩十几个。

这生意还做得。

白宁当然知道油果这个生意做的,要不然以前那早餐店怎么家家都有油果卖?

要不早上就多加油果这一样,也不费什么事儿?徐娘子试探的问。

白宁的本意也是这样,经过这一个月,面馆的生意基本稳定下来了,碰上大集一天能卖个七八百文,寻常也就三四百文。这县里又不止他们这一家卖面条的,也在开始仿照,只是配方不全,弄出来的味道远远比不上他们的。

所以,白宁想新做点花样出来。

光油果也不成,那这样,再炸点油条,熬一锅稀粥,也不费什么事儿。另外,豆花也不做了,城西那家豆腐铺子也开始做豆花了,现在我们每天都有剩豆花,也挣不了多少钱,干脆就在早上那一餐多下一点功夫。

宁哥儿,你懂这个,你拿主意就成。白宁说的,徐娘子又何尝不知道?甚至刘老三是最先发现的,提出他还有点不高兴,但是不高兴又能怎么样?人家照样卖他们的。

第19章

这边,谭明听秦氏的话,买齐了六礼,然后就回了云岭村。

秦氏对这个二十多岁还没有娶上媳妇的侄儿还算上心,大清早的就提了一个篮子鸡蛋。跑去了三叔公那里,得出了最近的好日子。

明子,最近半个月就两个好日子,一个是后日,还有一个是十日后了,你看哪个好?

谭屠户不想节外生枝,就后日。

那成,我给媒婆说一声去,还得给她说说你家这双儿这情况,免得到时候说错了话。

大伯母,我跟你一起去。

也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