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直身子,三个光团前出现了投影,这些光团都非常灵性,似乎是想要让他更加了解。
奈何,云竹一个文盲,真的什么都看不懂,他也不敢乱碰。
紫霄云宫,看起来最是尊贵,且呈人形,似有人体经脉穴窍,与人息息相关。
天玄地黄,涉及到天地,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
太极,涉及阴阳,与宇宙无极至太极,天地混沌,万物化生有关。
这么看来,第一个光团以人为本,第二个以天地为本,第三个应当与阴阳相关。
人的精力有限,且云竹几十年来研究最多的便是周易八卦,五行阴阳,星宿之理,他主修道家辅修佛理,无论道学佛理,奇门遁甲,皆以自己所研究之物为基石。
不必考虑太多,云竹当即伸手向第三格,刚伸入格中还未碰到,光团便化作雷霆之势射入眉心,云竹突然看到感觉到自己脑海之中有一片浩荡之地,光团化作一本书籍,封面之上缓缓出现三个字符。
云竹看到了和格子前一样的文字,明明不认得,云竹这次却能准确的知道这三个字符的意思。
太尘经。
丹田之中,一颗白色的珠子进入识海之中,滴溜溜的旋转,吐出一丝丝白茫茫的灵气滋润全身。
太尘经三字左侧,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缓缓出现了三行小字,一道古老似从遥远的洪荒传来的声音回荡在脑中。
乾坤浩荡,可作尘土。宇宙生息,尽皆砂砾。万物本势,一曰太尘,二曰道。
还未领悟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太尘经》便翻开一页,仅有寥寥几行字,总计不过二十一个字,或者说一种玄妙的符文,云竹一个都看不懂。
日常文盲。
云竹下定决心去学修士的文字,《太尘经》又翻开了一页,一双眼睛缓缓出现,缓缓睁开,无悲无喜,眼中似倒映着万物,又似仅倒映着云竹一人。
云竹下意识盘膝坐下,闭上眼睛,随心沉浸在这双眼睛之中。
第14章第14章
一座青色宫殿之中,矗立着一百灵八根柱子,柱子上雕刻着各不相同的纹饰,其上纹饰活灵活现,姿态各不相同。
有些柱子散发光芒,有些已然全部暗下,有些柱子圈出一堵光墙,其内有人盘坐,面目无法看清。
除此之外,殿中还站立着一些人,有些急躁的将手放到一些发光的柱子前,有些拿着玉牌寻找柱子,有些面色红润,像是有所收获。
云竹睁开眼便到了这里,此时他已达炼气一层,又一次踏入修行行列。
习惯性先观察大殿,大殿全貌映入脑中。
一座石质大殿,浑然天成,地上的板砖看似是拼接而成,实则纹路乃是雕刻而成,殿中还有一百零八根柱子,按照一种规律,似乎摆成了一个阵法。
大殿里面人挺多的,云竹扫视两圈下来,看到某处,微微挑眉,没有过多停留,转而将心思转回到自己身上。
手上还拿着两枚玉牌,玉牌发光发热,指向了两个看似很像实则不同的方向。
这两枚玉牌便是他从湖底得到的玉牌,其上均画着一支笔,看似一样,实则不同。
一个玉牌上的笔为软毫笔,笔头较软,有一种自然的弧度,另一个玉牌上的笔是尖头笔,笔尖呈圆锥状,和笔身融为一体,看着像同一种材质制成。
随便选了一边,云竹照着指示往里走,随后发现了殿中的一些玄机。
越往里,柱子的雕纹便越精致,且柱子间的距离也就越远。
殿中的人或隐晦或明目张胆,或震惊或嫉妒的看着云竹,以他们的反应推测,越往里的柱子,价值越大。
云竹走到了最里面,看着面前的一根巨大的柱子,其上精心的雕刻着一根根形态不一,颜色各异的软毫笔,笔下还有这一张张像是符纸一样的东西,写下了一种种符文。
符笔?
那
云竹看向另一个玉牌,指向了旁边的一根柱子,其上活灵活现的雕刻着一些尖头笔,笔下有着一些类似石块的东西,石块上也有符文,有所规律的摆放着。
阵笔。
符箓,阵法,都是他以前学过的,云竹学得最多的便是符箓,也最熟悉,阵法是他很感兴趣却又没有条件学习的,仅会简单的几样,除此之外便是学习一些奇门遁甲,主要还是机关。
所以,这个宫殿其实是一个学堂一样的地方?
看有几个人的样子,脸上懊恼,有些人脸上急躁,这是挑人的?
是不是像心法一样,只能选其一?
阵法,符箓,要选什么?
云竹是很想选阵法的,但他的确没什么基础,虽进入青海秘境不过七天左右,然云竹已看透了修士间强者为尊的法则。
与其通万物不精一物,不如精修一门。
盘膝坐下,将手放到符法柱上,云竹感觉自己来到了一座白茫茫的塔楼前,塔楼前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写了一些字,应该是塔的主人,或者是老师,或者是课程简介之类吧。
云竹看不懂写的什么,只能作罢。
既然是学东西,那自然要行拜师礼,虽不知道师傅是谁,云竹还是规规矩矩的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云竹一拜。
恭恭敬敬的跪下,磕了三个响头,重复三次,云竹站起来,越过石碑走入塔楼之中。
刚走进去,便发现里面端坐着一名仙风道骨的道士,闭眼端坐于蒲团之上,面前的案上摆着一支笔和三张空白的符纸,案角还有一柱未燃的香。
云竹没想到里面还有人,吓了一跳。
云竹拱手作揖,低头行礼,弟子云竹见过先生。
楼中鸦雀无声,云竹抬起头,面前的老先生已经睁开了眼睛,云竹不得不重新行礼,弟子云竹,见过先生,贸然打扰,还请先生见谅。
过了好久,云竹重新抬头,这才察觉到,这个道士只是虚影,并非活人,等他这次抬头,老先生已经闭上了眼睛。
再定睛一看,案上摆着三张符纸,符纸上已画好了符文,案角的香不知道什么时候点燃了,就剩三分之二不到。
云竹:是我太年轻,打扰了。
仔细观察三张符箓,上手一模,下面还有三张空白符箓。
云竹拿起符笔,仔细观察,这三张符箓笔触圆滑,无一丝艰涩之处,都是简单几笔就能画出的符箓。
与常用的符箓相比,这三张符箓灵力显著,流淌柔滑,云竹一眼就看出,这是将符箓的画法全部显示了出来。
将灵力导入符笔,这符笔意外的顺手,云竹记下符箓,在心里演练了一番,很快便将第一张符箓画了下来,闪过一抹淡淡的青光,看起来只是最简单的入门级符箓,没什么威力。
老先生依旧闭着眼,沙哑的声音响起,符成,中品,赐《符纸制作心得》及《符笔制作心得》。
心得?看起来,这应当是一种传承?
两道灵光飞入眉心,老先生身后的墙壁上打开一扇门,露出一截朝上的楼梯。
云竹拱手行礼,老先生告辞。
走上楼梯,楼梯两侧漆黑,没什么信息。
走了约莫十八阶楼梯,云竹来到了上面的空间,和下面一样,墙壁漆黑,中间有一个案台,案角有一柱未燃的香,案上摆着符笔和符纸。
熟悉的身影,云竹从老先生背后走到前面,见过老先生。
有了经验,云竹这次静静等待着符箓形成,随后是老先生所画。
老先生拿起符笔,拿过一张符纸,行云流水般画了一道符箓,符成一刻,符纸闪过红光。
老先生重新闭上眼睛,案角的香燃起。
云竹拿过符笔,这次一共有三次机会,他没有着急下笔。
并非是他不会,而是云竹发现老先生画符的手法和他不一样。
云竹以前的手法是一气呵成,中间不可断续不可停顿,简单粗暴。
然,老先生的手法则精细许多,云竹细细回味,发现老先生中间是有停顿的,虽未断续,然就
就给他一种,停顿是有目的的,按他的理解来看,应当是一种节点一样的存在?
凭心而论,修行一道上,自然是这个世界的人更加精通,老先生的手法的确精妙异常,即便只是最简单的一道火符,也比现代所学精妙许多。